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為什麼出圈的虛擬人數字人,幾乎都是女性?

日前,備受關注的速途元宇宙研究院虛擬人IP榜單正式揭曉,度曉曉、洛天依、A-SOUL等知名虛擬人悉數入榜。

大家看看份榜單,有什麼特點?

還沒發現?那再仔細看。注意到了吧,榜單中所有的虛擬人,都是女性。

我諮詢了一些做虛擬人的公司,它們倒沒有刻意“重女輕男”,而是經過市場的檢驗、洗練,女性虛擬人(有些企業叫數字人)脫穎而出,男性虛擬人往往被淹沒。

可能大家還注意到一個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數字技術和人互動的服務,幾乎都是女性角色。蘋果的“嘿,Siri”是女性聲音,百度和高德地圖的導航預設是女性聲音,獵豹的各類機器人大多為女性向角色,白雲機場的虛擬安檢引導員也是女性。

甚至我們可以繼續延伸,在其他領域,關於AI相關的擬人形象,也多為女性。以電影行業為例,1927年,弗裡茨·朗執導的無聲電影《大都會》上映,片中出現了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人工智慧角色——機器人瑪利亞,也是女性。後來的《機器人總動員》《西部世界》《機械姬》《生化危機》《銀翼殺手》等經典電影中的AI虛擬角色,也都是女性。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出圈的虛擬人/數字人,幾乎都是女性?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沒有頭緒,就找了一些業界朋友探討,得到一些觀點。我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

觀點一:AI數字人面向的主要使用者群體是男性,當然要以女性數字人的形象對外,才能吸引男性。

很顯然,這是典型的直男思維,這個觀點無法說服我。

觀點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在母胎的時候就習慣女性的聲音、氣味,女性的子宮給人安全感、信賴感。因此涉及到需要服務、排解難題時,女性的聲音和形象會給人更好的安慰作用,無論對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如此。

這個觀點我比較認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無論線上下商業場景,還是網際網路線上服務場景中,女性向的角色和聲音,總是能比男性更受歡迎。

觀點三: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女性形象展現的一面也是柔美、溫柔的,相比男性形象更容易接近人的內心。

這條是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首席探索官趙佳茹給我談的,她長期致力於元宇宙產業研發,她的觀點應當值得思考。

更早之前,我還看到過一個觀點“男性擅長征服,而女性擅長守護。大家都害怕機器,沒有人想被機器智慧所征服,但是所有人都願意被溫柔的機器智慧所守護”,這個觀點算是觀點二和觀點三的綜合。

以上這些看法和觀點,顯然不是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關於“為什麼出圈的虛擬人/數字人幾乎都是女性?”這個話題,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