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OnlyFans與人的有用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

,作者:西昻翔,頭圖來自:《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前段時間,紐約時報寫了一篇關於 OnlyFans 和成人經濟的文章。講的是在幕後運作的人員和一整個系統,默默承受所有以確保“創作者”們儘可能多地賺錢

(並從中分潤)

作為一個淺嘗輒止的使用者,當我進一步瞭解這個平臺背後的運作細節之後,大為震撼。

OnlyFans 的內容很廣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人內容,但它又絕不簡單只是一個色情網站。

它的成功之處在於最大程度維護了“創作者”與其付費&免費觀眾的聊天和互動氛圍,進而引導後者為來自“偶像”的個性化內容、甚至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的決定權付費。 

可以這樣說,OnlyFans 所代表的這種“粉絲經濟”,已經先進到脫離大眾消費的被動行為,轉而變成一種關係——近乎色情和女朋友之間的“中間地帶”。

或者乾脆再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這個語境下的 OnlyFans 和星巴克一樣,也是“第三空間”。 

之所以成就這個局面,“創作者”們源源而來當然是大前提。但此外,

依附於這個系統的既能靈活創造和精準洞察、又在實操上認真負責的幫助“創作者”最佳化線上業務的代理機構們,也不可輕視。

這些機構負責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包括但不限於網頁設計、社交媒體管理、資料分析和客戶服務。與此同時他們還維護著一支全方位維護客戶關係、並時刻與客戶緊密交談和親密互動的“大軍”。

按照紐約時報所述,這支“大軍”讓人震撼的地方在於,

他們會盡可能讓訂閱者認為,自己的確是在直接與影片中的女主角交談。

這種“角色扮演”驗證了一個有意思的結論:

在社會分工中,每個人都可以運用自己擅長的能力為整個系統做貢獻,然後根據其貢獻的附加值和相對定價能力得到補償。 

而且這種分工正在被網際網路重塑。相比數十、數百年前,身處複雜系統的每個人都正在被細分成更多功能,以便找到自己更適合的特定任務。

這聽起來令人沮喪,但同時或許也帶來一些新的希望。

一、體力型勞動 VS 知識型工作

我們知道,工作大體分為兩種:體力型勞動和知識型工作。二者的關鍵區別在於,知識型工作是可擴充套件的,而體力型勞動是幾乎不可擴充套件的。

在體力型勞動密集的第一、第二產業中,產出是投入的函式:

更多的工作帶來更高的產量。隨著體力勞動者的生產力提高,他們的工資也隨之提高——因為他們現在每小時可以交付更多的貨物。 

產量的增加導致所有人的工資上漲。工資上漲意味著更多人有能力購買他們自己生產的商品。以二戰後的美國為例,工廠工人有能力購買更多的汽車、電視和冰箱。這對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來說至關重要。

由於多種原因,曾經的美好時代正在結束。

但無論如何,至少在發達經濟體,或者是發展中國家的部分發達區域,它們正越來越依賴知識型工作

(和服務)

而在知識型工作中,投入和產出關係不是線性的。更多投入不一定會帶來更多產出。在 20 世紀,五人團隊所生產和銷售的汽車數量不可能超過通用汽車。但在 21 世紀,五人團隊拍出的影片俘獲的觀眾超出迪士尼倒也並非不可能。

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正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一個人可以生產供一千萬

(甚至一億人)

消費的東西

(尤其對於 OnlyFans 來說)

。這是生產力的驚人提高,雖然這種增長並不是均勻分佈的。

在上一個時代,

體力型勞動者生產力的提高,意味著能夠批次打造負擔得起一定生活質量的不小規模的中產階級;那在當下,知識型工作者生產力的提高會發生什麼?

其結果不言而喻。

二、賣產品 VS 賣服務

長久以來,

人們比較願意掏錢買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而不願意掏錢買看不見摸不著的“服務”,不管線下還是線上。

但這種局面會持續多久?何時會到達拐點?

我認為,以 OnlyFans 為代表的成人娛樂業正在向我們展示一個新的奇異世界。

幾年前有張流傳很廣的圖,喻示著當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持續轉變:

藍色曲線代表服務業僱員規模,紅色曲線則是製造業。可以想見,

當我們從以產品為中心的世界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的世界時,大家將不得不掌握新的技能。

Harry Beckwith 有一本書,名為“Selling the Invisible”,中譯名《銷售看不見的商品》,他在書中提到:

產品是有形的。你可以看到並觸控它。相比之下,服務是無形的。

事實上,當你購買服務時,它根本不存在。如果你去沙龍,購買之前看不到,只有服務結束,你才能清晰感知到它的質量。

人們通常知道產品何時出現故障。音箱停止播放,剎車不好用了,牛奶味道一般。但知道服務何時失敗要困難得多。由於大多數產品故障都是明顯且可證明的,因此它們的質量相對有保證。而大多數服務不可能。”

相比產品,服務簡直是玄學。

對於 OnlyFans 來說,它做的也不是產品,而是服務。

甚至,它幾乎完全不可能簡單地把線下成人娛樂體驗照搬到線上。相反,

它提供了一個新的價值主張,並在一系列權衡中找到客戶真正想要的。 

三、人不會變得無用

我們不單單應該看到 OnlyFans 平臺上人類創作者的爆火,事實上還有一個與之形成差異化競爭的類別——虛擬人。

近幾年無論東亞還是歐美,虛擬人的問世早已屢見不鮮。Instagram、TikTok 都是新的戰場,它們也被驗證可以迅速走紅並收穫數十萬、百萬粉絲。幾乎在所有方面,它們都和真人明星無異。

很多人由此發出疑問,

虛擬人有沒有可能在部分領域將真正的人類淘汰出局?這個過程又會用多長時間?

至少 OnlyFans 的例子指明瞭一些新的可能。

一些人無需創造新的虛擬人角色,而是可以識別具有潛力的真實人類,幫助他們擴充套件“業務”並接觸更廣泛的受眾。 

在內容領域,人相比於機器、演算法並不是完全不佔優勢的。即便更加成熟,人工智慧創造的東西也不一定需要與人類正面競爭。

某些時候,人既是必要的生產力工具,也可以在後續階段提供反饋。 

這是我對 OnlyFans 有了更多理解之後的一個感想——成人娛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對其他行業的啟發。它向我們表明,

大多數職業比我們想象的更具擴充套件性和創造性。分工將持續增加。即使有了機器人和自動化,人們也總能找到一種保持有用的方法。 

即便 Yuval Harari 曾預言,許多人將變得無用。但他可能錯了:

我們將保持有用,我們的主要用途將是娛樂和向他人提供人類的關注和感情,併為此獲得報酬。

這當然是一種用處,但真的是有益的用處嗎?有待驗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

,作者:西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