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B站轉型遇瓶頸,集萬千寵愛的“小破站”怎麼了?

今年雙十一,B站購物專區低調入局雙十一,效果卻並不理想。在轉型與商業化道路上不斷碰壁的B站究竟面臨著什麼阻力?本文從B站的社群生態、創作者與使用者心理分析了B站轉型艱難的因由,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最近,當各大平臺和商家都在備戰雙十一的時候,B站也低調加入戰場,在直播分割槽正式上線了購物專區。該區的直播間會全量放開購物“小黃車”功能,UP主也會新增相關連結。

此舉被視作B站在直播帶貨領域的開荒、商業化征程中的又一次嘗試。

當然,

這次的商業化嘗試也延續了B站一貫“謹小慎微”的作風,對帶貨主播的激勵政策完全比不上天貓、京東、抖音等大玩家。

B站的UP主們表現得也是畏手畏腳,怕帶貨量沒起來不說,反而敗壞了自己的粉絲緣,得不償失。

所以資本市場對B站進軍直播電商一事也是反響平淡,對股價的刺激遠不如陳睿直管遊戲業務。B站仍然在建立可靠盈利模式的道路上掙扎前行。

對商業化預期的悲觀直觀地反映在了股價上。同2018年登陸納斯達克時相比,現在的B站股價已經比發行價還低22。6%,從最高點計算蒸發市值超3000多億。今年更是被曝大裁員來“降本增效”,涉及遊戲、海外業務、OGV 等多個部門。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問一聲,萬千寵愛的“小破站”何以至此?

如果B站能回答的話,恐怕也也不太敢回答——為什麼自己那些年紀輕輕就品位奇高、不好伺候的使用者群體,明明有消費能力,願意在盲盒AJ洛麗塔上大手大腳,但就是不願意接受B站每一次的商業化嘗試?

一、轉型瓶頸,讓資本冷眼

資本不再相信“中國歷史最富有的年輕消費群體”的神話。

B站股價的持續下滑是從2021年2月底開始的,從巔峰期的每股157。66美元一路跌到如今的每股9。53美元,中間幾乎沒有過止跌反彈的時候。同年3月登陸港股更是開盤即破發,再也沒有了2018年的意氣風發。

嗶哩嗶哩股價表現(2020年1月至今)

這種現象確實與大環境有關:整個中概互聯板塊都在估值迴歸、股價下跌,港股流動性變差,中國政府對版權保護的監管趨嚴。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本看到了B站幾次商業化探索都未開啟局面,且破圈效果不佳,公司逐漸陷入不能盈利的困境之中。

2016年,B站開始推進商業化。那年B站首次面向4A公司和品牌客戶進行廣告招商,2018年B站提出的“針對Z世代的營銷策略”,核心可以視為要讓廣告精準地投放給使用者。

在其他網際網路平臺都行之有效的廣告變現模式,在B站這裡卻獲得了噓聲一片。

有些百萬粉絲級的大UP主,利用在原創作品中植入的方式做軟廣,影片前幾秒的彈幕裡就可能出現“恰飯影片,溜了”之類的勸退詞。這樣既起不到推廣的作用,還會賠上UP主自己的流量和口碑。

另外類似Lexburner、黨妹等曾經的知名百大UP主,則是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論、行為而“翻車”,迅速淡出觀眾視線。這也讓廣告主們意識到,

B站的年輕UP主們在形象穩固性和推廣能力上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不一定是最佳選擇。

除了廣告變現之外,B站還先後嘗試了代理遊戲、影片打賞、部分影片付費、短影片帶貨、直播帶貨等商業化手段。

幾乎是每次功能一上線,就會引起部分使用者的反感甚至是出走。

月活資料、收入增速都會受到影響。

在B站月活與營收資料增長的背後,卻是利潤虧損的不斷擴大。2022年第二季度,B站公佈自己的月活使用者首次突破3億人,淨虧損則擴大到20。1億元,營業收入雖有增長,但增速創下新低。

這樣的資料著實令投資者揪心。要知道B站2018年的淨虧損約5億元,可以說在4年多的時間裡,B站吸引了大筆的投資也花了出去,使用者也在增長,但完全沒有改善自己的盈利狀況。

更糟糕的是,許多使用者還在表達對B站轉型的反感,給B站的轉型、商業化程序施加著巨大壓力

,也增加了B站的拉新的成本。

如果連月活增長都出現下滑的話,那其商業化轉型的前途只怕更加渺茫。

B站在轉型上的舉步維艱,已經很難讓資本繼續相信那個“中國歷史最富有的年輕消費群體”的神話。

二、白嫖心態,損傷商業價值

不希望B站商業化轉型的忠實使用者,本質上是一群白嫖黨。

B站與其他網際網路平臺不同,使用者年齡集中在19-30歲這個區間,也就是所謂的“Z世代”。

按照董事長陳睿的總結,B站“擁有中國網際網路最年輕的使用者群體,超過50%的城市年輕網民以及超過80%的一線城市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是B站使用者。”

資本市場曾經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城市網民會有比較強的消費能力,和更激進的消費觀念。

像國潮、潮玩、盲盒、密室逃脫這種,都是藉著“年輕人經濟”模式迅速崛起的新鮮業態,說這個群體缺乏消費能力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坐擁廣大年輕使用者、未來消費主力的B站,理當有很好的變現能力才對。這種成長性邏輯,顯然支撐住了B站2018-2020年間的股價高速增長。

然而現實是,B站的忠實使用者雖然非常追求優質、新奇、多元化的內容,網路粘性強,但是付費意願卻相當低。

不僅付費意願低,甚至視商業化為洪水猛獸。

這些人在B站文化中被稱作“白嫖黨”。具體表現為只想要看優質的內容,不願意看開屏廣告,不願意充值大會員,不願意給UP主投幣支援,甚至還會帶頭反對UP主接軟廣、直播帶貨。

這種廣泛存在的白嫖心態,是造成B站商業化不順利的根源之一。

而且由於商業化不順利,B站UP主的收入也就更加依賴於觀眾打賞投幣,以及粉絲增長後平臺給予的創作激勵。所以這些年B站的UP主也變得更加內卷,壓力逐漸增大。

以B站流量大、門檻低的美食區為例,一些UP主們創造美食的難度已經趨近於工藝品,內卷情況非常嚴重。

一個UP主想出了龍吟草莓、醒獅酥這樣的好點子,其他UP主就會因為想蹭流量、被粉絲催更新等原因而紛紛模仿。

長此以往,UP主們的創作頻率雖然變高了,內容同質化卻更嚴重了。這對社群內容的原創性和吸引力來說,並不是好事,對於UP主來說就是費力不討好。

在“用正版”這件事上,B站使用者的表現同樣不是很積極。

B站上曾經存在很多免費的、被使用者“搬運”過來的各國動漫、電影、電視劇、紀錄片作品。在中國加強版權保護之後,出於合規要求,這些影片如果沒有被B站買下版權,就會被下架。

而被B站買下版權的影片,則需要充值大會員才能觀看。結果就是,這些原本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播放量資料並不高,說明B站使用者不太願意為觀看正版影片而付費。

從商業價值上來說,這些挑剔又精明的B站使用者,其實比不上那些被他們瞧不起的、所謂愛好低俗、踐行粉圈文化的微博、騰訊影片等平臺的使用者。畢竟後者還算願意為了看影片充會員、為了支援偶像買他們代言的產品。

整體上看,“白嫖心態”的大量存在,嚴重損害了B站流量的變現能力,損害了其商業價值,也增加了B站的運營成本,打擊了UP主的創作熱情,最終可能傷害到B站賴以生存的根本。

三、UP主用愛發電,長久不了

雖然提升B站和UP主盈利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想成功卻並不容易。

從原來的垂直小眾二次元平臺,逐漸成長為一個PUGC(專業使用者生產內容)的內容社群,B站發展的前十年是成功的。但是在B站突破二次元的小圈子,成長為面向廣大年輕群體的中大型網站後,商業化就成了一場不可能回頭的征程。

雖然大家愛調侃B站是個“用愛發電”的地方,但對平臺和UP主來說,只有粉絲的愛而沒有經濟收入,顯然是長久不了的。

內容平臺如果遲遲不能建立可靠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就只剩關站一條路。比如說國內優質內容社群的鼻祖天涯社群,最近被執行總金額累計達到了1。39億元,已然不堪重負。

B站也證明了自己過去所走的,謹小慎微、潤物無聲的商業化道路,很難達到資本的期望值,也改變不了年輕使用者牴觸商業化的心態。

今年,B站為了加快商業化,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提拔了劉智、王宇陽、徐蓓等從一線成長起來的年輕高管,再次強調了於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的戰略目標。

B站作為一個強文娛屬性的內容社群,在自制影片、研發遊戲、運營興趣電商等方面具良好的使用者基礎和資源、技術積累,適合用來做商業化的突破口。目前B站的業務收入分佈情況也支撐著這個看法。

截至 2022Q2,增值服務收入佔比提升至 42。8%,位列B站收入來源第一名;廣告收入佔比為 23。6%;遊戲收入佔比下降至 21。3%;電商及其他業務收入佔比為 12。2%,增長較快。

只是B站商業化的方向雖然明確,要想成功卻並非易事。在這個過程中,其研發、製作、運營、成本控制、議價能力都會受到嚴峻的考驗。

且B站不僅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大環境問題,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其他平臺所沒有的難題——提高使用者配合度。

有些B站使用者嘴上也說著,只有付費才能更好的激勵創作、才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種話,但在行為上他們還是傾向於不付費、不接受廣告,看到推廣性質的影片就選擇點X關閉,乃至於彈幕吐槽。

所以資本市場對B站的商業化前景相對悲觀。當企業在轉型深水區遇阻的情況下,離開的越晚,風險就越高。

四、寫在最後

也許從小就用慣了“免費內容”的年輕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白嫖行為對內容社群的傷害會有多大。

在同屬泛內容領域的動漫和遊戲領域,年輕人們一直在吐槽中國沒有精品。而市場上的那些精品內容製作商,卻一直面臨著在商場上打不過粗製劣造的窘境。畫面精美、細節考究、劇情有深度、玩法不是簡單氪金的ACG產品,很可能因為受眾有限、收費較高而得不到有效推廣,最後入不敷出草草收場。

那些被上一代年輕人熱烈追捧,奉為精神家園的天涯社群、豆瓣們的命運也是類似,他們都活成了B站的前車之鑑。

在商業上,不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本身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但

在最近幾年,真正實現經營成功的,更多是抖音快手、拼多多、古茗、蜜雪冰城們,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事實。

對於以二次元家園為起點的B站來說,平臺的核心使用者顯然無法接受太過“庸俗”的內容,因此天然難以走下沉路線。“既要又要”總是最困難的,B站仍然有時間和機會去繼續探索可靠的盈利模式,但已經入局的資本顯然是等不起,那麼就只能祝福B站可以在一波資本的耐心耗盡之後,找到另一波資本來支援自己。

而對於追求優質內容的年輕人來說,如果A站B站C站都倒閉了,自己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到時候再高呼“沒人願意做好內容”時,恐怕已經為時晚了。

作者:小盧魚,編輯:楊旭然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巨潮WAVE 授權釋出,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