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阜時科技完成數億元C1輪融資,鐳射雷達SPAD晶片上車在即 | 36氪獨家

文 | 鄭燦城

編輯 | 彭孝秋

36氪獨家獲悉,深圳阜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阜時科技」)已於近日完成數億元C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成都科創投領投,其他投資方包括北汽產投、惠友資本、深重投、玖菲特、珠海高科創投、蘇州智慧車聯網產投、上海國際創投等產業投資機構,募集資金主要用於鐳射雷達核心晶片研發。

「阜時科技」成立於2017年,是36氪長期關注的公司,專注於機器視覺產品研發。目前已經形成了鐳射雷達SPAD、3D視覺和屏下光學三大產品線。

本輪融資的業務新看點在鐳射雷達SPAD晶片。

2019年,「阜時科技」在完成3D結構光和雙目的前期研發後,組建內部研究院,佈局鐳射雷達晶片研發;2021年單點SPAD晶片投片成功;2022年,接到多家車企鐳射雷達廠商的定製合同,鐳射雷達接收感測晶片正式透過AEC-Q102車規國際標準認證,並開始批次交付。

這款晶片以泛自動駕駛領域為應用場景,近日已透過客戶驗證,預計在明年上車。

從技術路線來看,實現自動駕駛主要有三種解決方案:視覺(搭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鐳射雷達。相較於視覺識別和毫米波雷達,鐳射雷達的優勢在於透過鐳射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進行測距,不受光照等條件限制。在進出隧道的強弱光變換、逆光、雨天、黑夜等光照不足的場景,或是視覺識別演算法未訓練的場景中,鐳射雷達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被認為是自動駕駛走向L4的關鍵一環。即使應用於輔助駕駛,鐳射雷達也能大幅提高安全性,得到使用者青睞。

但目前,鐳射雷達在自動駕駛中的廣泛應用,仍受制於較高的成本。

36氪瞭解到,最早的時候,一個鐳射雷達整機需要幾萬美金,成本幾乎相當於一臺汽車。 高昂的造價讓市場選擇了純視覺和毫米波雷達,想要讓鐳射雷達成功“上車”,降低成本勢在必行。

圖源企業

成本降低來自技術創新。「阜時科技」創始人莫良華向36氪講解鐳射雷達晶片的技術迭代路徑:隨著晶片技術不斷髮展,鐳射雷達從最早的APD(雪崩二級管)發展到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成本大幅下降,且持續迭代,向體積更小、效能更佳更穩定、探測距離更遠等指標逐步最佳化。

透過技術迭代,目前鐳射雷達成本已逐步下探到幾萬人民幣,甚至幾千人民幣。

「阜時科技」研發的SPAD晶片不僅可大幅降低鐳射雷達整機成本,同時提高其效能。

依靠內部研究院對鐳射雷達系統和器件的深刻理解,「阜時科技」已規劃鐳射雷達其它晶片研發,開啟未來三年的新技術儲備。

「阜時科技」的成績,離不開優秀的團隊。「阜時科技」創始人莫良華,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曾連續研發出多款有全球影響力的感測晶片。在洞察到鐳射雷達的市場需求後,莫良華帶領團隊進行了兩年多的研發,投入數億資金。最終攻克了工藝、器件和電路整合的許多技術難點,實現SPAD產品落地。

作為全球極少數完整掌握SPAD晶片關鍵技術的公司,「阜時科技」團隊擁有晶片設計、軟硬體支援、核心演算法開發等產品輸出能力,對設計、量產、應用的整個生命週期進行管控和持續追蹤,確保晶片出廠品質的零缺陷。並以豐富的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成功實現多條產品線的落地。

圖源企業

未來,3D視覺將成為主流技術路線。「阜時科技」已開展未來三年的前沿晶片技術研發,全面佈局SPAD單點、單線、多線和麵陣的流片,已在海外晶圓廠和國內晶圓廠陸續產出不同應用場景的產品。

投資方觀點:

北汽產投副總裁高雲川表示:“智慧汽車對鐳射雷達的需求正在興起,當前半固態鐳射雷達已陸續上車批次生產,基於單光子探測面陣接收技術的純固態鐳射雷達,也正在進入商業化程序。阜時科技在單光子探測晶片上持續投入,並有著很強的執行效率和商業化思路,希望其鐳射雷達探測晶片加速上車規模應用,實現對國外晶片的替代。”

惠友資本專案負責人表示:“阜時科技是一家擁有深厚技術積累的公司,在硬體、軟體以及系統層面都有極強的技術實力。我們非常看好未來鐳射雷達在各場景的應用,尤其是車載場景,而SPAD是提升鐳射雷達效能以及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環。目前阜時科技已經在SPAD產品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們相信在莫總的帶領下阜時各個產品線將全面開花,在各細分領域內佔據重要地位,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成都科創投集團投資部專案負責人表示,“阜時科技專注於智慧感測、處理器晶片的研發設計及配套演算法開發,致力於推動人機互動技術的智慧化升級。目前,阜時科技已經成功研發出SPAD、SiPM等鐳射雷達接收晶片產品,感測晶片FL00112已正式透過AEC-Q102認證並完成量產,是國內唯一透過車規級認證的鐳射雷達晶片,阜時科技作為國內最領先鐳射雷達晶片企業,將享受未來車載鐳射雷達高速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