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高精度定位賽道風起,國產廠商迎來發展關鍵期

在一個完整的自動駕駛流程中,定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其既是感知層中的一部分,又是決策層中重要的模組,且服務於控制層。

也就是說,高精定位的準確性決定了規劃、控制的安全性。如果一輛汽車不能準確定位,那就談不上後續的規劃和控制,解決不了“去哪兒”和“怎麼去”的問題。

從 2018 年開始,以 u-blox 和 NovAtel 為首的國外龍頭企業和以中海達、導遠電子、中電昆辰、四維圖新為代表的國內廠商,都在逐步佈局自動駕駛的高精度解決方案。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車企搭載輔助駕駛功能,高精定位系統也成為越來越多智慧電動車的關鍵零部件,包括蔚小理、賓士等車企的主流車型都已配置高精定位系統。

高精度定位賽道,正在迎來量產和起勢的關鍵期,但真正做好定位,並非易事。

定位難在何處?

“定位太難了,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一個可靠的位置,這個事情太難了。”高精度定位系統供應商導遠電子 CEO 李榮熙在近日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感嘆道。

李榮熙所說的難,主要體現在如何滿足“多元場景、長時間、穩定且高精度”上,比如,城市環境密集高樓區,以及車輛經歷隧道、高架橋、地下停車場等遮擋場景時,通訊時延會影響定位的準確性。

車輛高精定位常見的技術路線包括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慣性導航(INS)、實時動態差分(RTK),不同的定位技術各有優劣,具體來看:

衛星導航靠測量載體到衛星的距離來確定載體位置,雖然能夠提供絕對的位置資訊,但其精確度尚未達到自動駕駛的釐米級標準;

慣性導航不需要從外部接收訊號,只靠內部的硬體解算位置資訊,輸出定位和姿態資料,其工作環境適用海陸空,但由於導航資訊經過積分而產生,定位誤差隨時間而增大,長期精度差,並且成本較高。

實時動態差分(RTK)是透過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的方法,獲得測量點的座標,但一旦通訊鏈路出現問題,則無法獲得參考基準站的差分資料,導致無法輸出準確的定位資料;

考慮到環境(遮擋、光線、天氣)、成本以及穩定性等因素,單純採用某一種定位技術,並不能滿足車聯網業務的定位需求。

因此,高精度定位系統供應商通常會結合不同的技術互為補充。例如,導遠電子就採用“衛星導航和慣性導航”組合。

在導遠電子技術研發副總裁王理硯看來,

“組合導航是大勢所趨”

。 基於這樣的判斷,導遠目前形成了三部分的高精度組合定位產線:一是 IMU 模組,二是組合定位的總成 PBOX,最後是組合定位總成上面有高精度地圖定位的 PBOX PLUS。

如何跨過量產這道坎?

產品的推出僅是一部分,量產交付能力才是對供應商的各項能力的綜合考量。

為保障車輛高精度定位的效能需求,需要融合蜂窩網、衛星、慣導、攝像頭以及雷達資料,高精度產品技術壁壘較高,整合度較低,器件的製造工藝和成本決定了產品整體的價格較高,難以實現快速普及,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車輛高精度定位的商業應用。

此前,NovAtel 的 RTK+IMU 組合導航系統最低價格也在 20 萬元左右,對於車企而言,這一價格顯然不且實際。

不過,當下在國內供應商的推動下,

目前常見的一套組合定位導航系統單車成本大概是千元左右。

硬體成本的價格快速推動了高精定位導航量產上車。以導遠作為切面來看,官方資料顯示,導遠已經拿下了二十多個主機廠的超過 70 個車型定點,裝配近 50 萬臺汽車(資料截至 2022 年 12 月)。

另外,導遠方面向鈦媒體App透露,其在 2023 年第一個月又拿下了一個在華年銷數百萬輛車的國際知名車企合資專案定點。

為了進一步推動研發和量產,導遠 1 月 12 日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研發中心,同時宣佈將在臨港啟動建設車規級智慧感測數字化智慧基地,計劃將於 2024 年面向全球市場投產。

根據導遠的規劃,未來五年計劃建設規模達近千人的研發與生產人才隊伍,建成後將實現每年數百萬套高效能定位及感知感測器產能。

隨著高階輔助駕駛往中端車型滲透,定位感知產品層級也將進一步分化。

車企對高精度定位的要求既要高精度和安全性,也要低成本。但在李榮熙看來,產品等級的區別一定是體現在效能的區別,體現在對不同路況的覆蓋程度,而不是安全的區別。安全始終是第一要義。

“降本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整個供應鏈、整個製造體系、交付體系、物流體系,以及資金週轉體系和現金管理體系的整個體系的考核。”李榮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不難看出,要進一步降本,提升量產效率,是整個研發生產鏈條環環相扣的系統大工程,也是各家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高精度定位賽道風起

隨著 ADAS 功能逐步成為大部分汽車的標配,高精度定位服務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前景也隨著被開啟。智研諮詢資料顯示,2021 年時中國自動駕駛高精定位市場規模為 126 億元,預計 2025 年時行業規模將達到 195 億元。

另外,工信部發布的《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發展路線圖 2。0》顯示,計劃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慧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到 2025 年,搭載 L2 和 L3 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銷量要達到 50%以上。

因此,李榮熙也預計,

得益於輔助駕駛 L2+ 的爬坡,高精定位在 2023 年將迎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可以看到,作為高階自動駕駛前裝標配功能元件以及輔助駕駛的關鍵部件,高精定位賽道已經風起,但今年是否會迎來爆發式增長?還要看整個智慧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肖漫,編輯 |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