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崇禎皇帝繼位時,為什麼四處的農民發起了起義?背後有什麼原因嗎?

明末清初時崇禎皇帝繼位,原本想要做一個治家理國的君王,但是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內憂外患夾雜在一起,加上天災人禍最終導致四處的農民發起了起義。

其實造成這個局面並不全是崇禎的原因,天災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當時的溫度驟降,導致多地大旱,土地沒有收穫糧食所以百姓鬧起了饑荒。

這次溫度的驟降是一次小規模的冰山推進活動造成,被稱為歷史上的明清小冰期。

這段時間的地球陷入混亂,夏季發生洪澇和乾旱,冬季溫度極低,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大數的百姓都在這段時間凍死、餓死。

明清小冰河期的形成

冰河時期在現代人的眼中是千萬年前的事情,但是其實一直貫穿在人類生活之中。

在明清時期就有一次小規模的冰川推進活動,全球都進入了一個寒冷的時期。

在中國這段時間就被稱為明清小冰期,冰期的時間跨度並非數月而是延續了三百多年,冬天的時候就連江南一帶都出現了漫天冰雪的奇觀,溫暖的南方河流首次被凍住,上面可以直接行人。

南方都如此,北方的災情更是嚴重,最低的氣溫低於零下四十攝氏度,滾燙的熱水接觸空氣都可以成冰,人類很難在自然環境下生存。如果長時間呆在室外,很快都會被凍成雕塑。

明清小冰期帶來的影響

歷史上稱為這段冰期為混亂時期,究竟都有多混亂呢?

根據《明史》記載,在崇禎時期,自然災害重要有旱災、蝗災、洪澇、颱風、冰雹、地震和暴雪等。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就是旱災。電視劇裡常見古代百姓民不聊生,到處都是旱災,起初以為是統治不到位的人為原因,其實都是天災導致。

中國歷史上的大旱並不是常年的事情,史料記載在明朝之前,只有晉朝和南北朝兩個時期有過記錄。旱災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是滅頂之災,明清時期中國是農耕社會,百姓一年的吃食都依靠每年的收成。所以老天爺的心情決定著未來一年有沒有糧食,老天爺賞飯吃就會保佑這一年風調雨順,田地有充足的雨水合適的溫度,收成才會好。

但是旱災眼中的時候全國各地都沒有雨水,田地得不到灌溉最終顆粒無收。旱災帶來的不僅是百姓鬧饑荒,土地乾旱還帶來了蝗災和地震。

冬季的時候才是小冰期最厲害的時候,臘月時,廣東一帶接連三天降下大雪,積雪數尺之深。要知道南方的天氣溫暖,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讓南方百姓猝不及防。當時南方的湖水少見的結了冰,寸厚的冰面甚至可以讓行人直接踩上去。南方的百姓紛紛添襖加衣,但是南方的溼冷寒冷刺骨,再多的衣服都難以保暖,無數貧困的人家直接凍死在大雪之中。

科學家認為出現異常的這一年,是歷史上最寒冷的一個寒冬,就連靠近赤道的海南都被大雪覆蓋。很多人以為寒冷帶來的後果完全可以人為避免,但是天災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人類,冰凍災害首先影響的就是農業和動物。

現在的冬季,人們可以透過塑膠等保溫材料作為隔斷,保證作物持久在溫室之中。但是過去沒有這些器材,農耕只能聽天由命,一場凍災讓很多作物都被凍壞,來年的時候沒有活著的作物,百姓的面臨著沒有作物的窘境。

明清小冰期百姓的應對方式

天災面前人類顯得十分弱小,皇宮貴族尚且有足夠的炭火暖爐,足夠的保暖衣物和糧食可以囤積儲備。但是普通的百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只能靠自然界的材料,儘可能的取暖。

燎爐取暖

古人很早就學會了使用火,用火來照明、取暖、烹飪。之後隨著人類文明逐漸成熟,到了春秋時期,百姓能夠將火作為能源使用,當時出現了一種燒炭取暖的工具,叫做燎爐。為了方便使用,燎爐的上方放置了木炭,方便隨時新增燃料,既可以儲存火種不滅也可以方便加炭。這種取暖方式能夠讓百姓獲得穩定的熱源,保證室內的供暖。

培土法保證作物禦寒

這種方法常見於普通百姓家,為了保證土地能夠順利度過寒冬,百姓們研究了一些方法讓土地升溫。

在北魏的《齊民要術》中有記載,百姓在冬季為了保護果樹、農作物的根部不被凍傷,會分堆燃燒柴火、秸稈等燃料,讓熱氣灌入土壤之中,熱氣能夠使土壤疏鬆並且提高地下的溫度。保證了作物的生長,來年才有足夠的糧食保證溫飽。

包裹法保證作物不凍傷

除了利用加熱的方式,讓作物能夠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外,還有百姓會用廢棄的布料,將果樹等樹木的底部樹幹部分包裹起來。這樣能夠防止外界嚴寒的侵襲,減少凍傷對樹根的傷害,尤其是果樹的根部需要細心呵護,才可以保證樹木正常的運輸營養物質。

作物遷移種植

除了百姓對自家作物的保護外,國家也要保證能夠有正常的糧食收入。利用培土加熱、包裹樹幹的方式保暖,只能夠解一時之需,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所以國家開始將作物往溫暖的地方遷移,例如荔枝、椰子等作物,都逐漸遷移到了海南一帶。

明清小冰期對社會的影響

雖然明朝末期在歷史上一直是動盪不安、內憂外患的一個朝代,百姓都民不聊生,才會有多地農民發起起義,但是當時的小冰期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不論是哪個朝代的人,都沒有辦法與大自然的力量進行抗衡,雖然現在的科技已經讓人能夠躲避大自然的侵害,我們有了足夠強的防護能力。但是每一樣都需要藉助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如果有一天自然資源也被人類取盡,可能現代人類也要再受一次過去的苦難。

文/枕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