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哈爾濱市農科院聯手哈日報社送來3600株寒地果桑苗開闢果苗高速路

市農科院專家現場指導種植寒地果桑苗。

4月16日,延壽縣延河鎮盤龍村比往日“醒”得更早。天剛見亮,一座座農家小院就門戶頓開,鄉親們肩上扛著鍬、手裡拎著桶,在村黨支部書記陳大鵬、村委會副主任範春雷的帶領下,直奔村後南山。

盤龍村的鄉親們上南山,是為給村子栽下一片“希望”。今年,哈爾濱市科技局啟動“科技特派員下鄉村”行動,選派農技領域的行家裡手深入鄉村助力“三農”。藉此契機,市農科院聯手延壽縣、哈爾濱日報社,給盤龍村送來了3600株寒地果桑樹苗,開闢寒地果桑種植試驗園。大家盼著這片試驗園“開花”“結果”,找到冰城林地經濟發展新路徑,借科技力量為鄉村振興賦能。

瞄準青山

“科技特派員”引來新品種

3600株寒地果桑苗早早在南山上等著鄉親們,前一天,它們就從市農科院的科研種植園運抵盤龍村。鄉親們兩人一夥,精心栽植樹苗,別看都是種地好手,可栽樹時大家都小心翼翼,畢竟這是給村裡栽的“希望林”。

跟著鄉親們一起忙碌的,還有市農業科學院的專家。他們特意從哈市趕來,嘴上說著,手上幹著,和鄉親們一起栽樹苗。

眼見著一株株果桑苗“站”在了山坡上,市農業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穎卓備感欣慰。寒地果桑落戶盤龍村,他是牽線搭橋的“科技紅娘”。

“作為科技特派員,我來到盤龍村,發現村裡產業結構單一,缺少能發展成‘一村一品’的專案。我一直琢磨如何發揮科技優勢,找到一條適合盤龍村的產業發展新路。”很快,劉穎卓把目光鎖定在村後的南山。

盤龍村地處半山區,林地面積達11000多畝。過去,鄉親們只守著大田種糧,始終沒琢磨咋把村邊這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盤龍村的林地資源豐富,未來大有可為,只要選對產業,村子一定會更美、更富,更快實現鄉村振興。”劉穎卓的想法得到市農科院領導的大力支援,反覆考量後,院裡決定把培育了6年、取得突破成果的寒地果桑新品種引入盤龍村。

前景喜人

科技為產業興旺帶來新希望

“之前一直沒找到啥好路子,現成的辦法也不多。這回市農科院和哈報給我們送來了果桑樹苗,也給村裡發展指了一條新路。”作為村子“當家人”,陳大鵬打心眼兒裡高興。

果桑種植不僅是條新路,而且很有前景。市農科院專家連續給村民“上課”指導、介紹相關資訊,盤龍村的鄉親們對寒地果桑越瞭解越喜歡。現場不少鄉親搶著說:“果桑樹壽命極長,種植在山坡地帶可以涵養水土,增加生態效益,而且果桑樹全身都是寶,桑葚好吃有營養,鮮葉像榆樹錢一樣香甜可口,果桑葉炒茶供不應求……

市農科院的專家們笑盈盈地補充,為了讓果桑在冰城落地生根,市農科院將果桑培育作為科研專案,取得了可喜成果,他們培育的寒地果桑樹可以抵抗-35℃的低溫,而且產量高,每畝產果超千斤。

“咱哈爾濱種果桑還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晝夜溫差大,結出的桑葚果甜度高、口感好、營養豐富,質量優於國家標準。冰城寒冷的冬天,還能殺死大量病蟲害。4年後進入盛果期,每畝收益最少4000元。”市農科院果桑專案研究人李娜邊栽樹邊給鄉親介紹,她的話更給鄉親添了幹勁兒。

形成合力

打造助推鄉村振興好樣本

中午11時,3600株樹苗全部栽種完畢。下山路上,鄉親們不時回頭望向漫山遍野的樹苗,眼中滿是期盼。如果種成了,這片山坡將催生啥樣的產業?

“桑枝入藥、嫩葉製茶、桑葚果實不僅可以銷售鮮果,還可以釀果汁、果酒。該專案此前的合作推廣單位甘南林場,已經搭建起一條果桑產業鏈,而且取得了綠色和有機食品標識。未來,咱盤龍村也要朝著這個方向使勁兒。”剛下山,市農科院專家就和村兩委成員坐在一起,謀劃起果桑產業的發展。

劉穎卓代表市農科院表態,一定全力支援盤龍村種好果桑園,力爭做大做強果桑產業。哈爾濱日報社也將持續關注、跟蹤調研報道盤龍村果桑產業發展的每一步。大家一起期待盤龍村南山上的這片試驗園裡,未來可以種出“果桑經濟”“果桑產業”“果桑文化”……為冰城的山坡林地發展,找到又一條通往金山銀山的產業興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