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社會評論] 藥酒毒死15人不需證據,毒藥不是毒藥專利

日前,重慶璧山區一酒樓發生一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顧客在飲用自帶的“藥酒”後發生群體性中毒和死亡事件,15人中毒,其中五人不治幸身亡。

事發後,中毒原因卻遲遲沒有公佈。

但是筆者在看到新聞報道後第一時間就做出判斷:不需要更多證據,僅憑“重慶(中國西南地區)”、“藥酒(酊劑)”和“群體性中毒和群體性死亡”這三個關鍵詞,就基本可以確定是“烏頭鹼中毒”。

理由很簡單,有且只有烏頭鹼中毒才會以“酊劑”的形式造成群體性死亡事件。目前,不可能有第二種毒藥可以造出這種孽。

果不其然,根據5日最新訊息,中毒原因已經“查明”,肇事的毒“藥酒”含有一種稱為“雪上一支蒿”的中藥材。

雪上一支蒿,包括幾種植物,是毛莨科200多種烏頭中的幾個。其中含有的毒性成分跟烏頭、

附子

一樣,主要是烏頭鹼、新烏頭鹼和次烏頭鹼。

烏頭鹼中毒性群體性死亡,帶有明顯中國標籤的悲劇

雖然烏頭類毒性植物廣泛分佈在全世界,歷史上,很多傳統醫學都將這類毒性植物用作藥物,也深知其含有劇毒成分,不乏用它來投毒殺人的故事。

因而,在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時代賦予其一些邪惡的名號。比如,據說其毒素塗抹箭頭上足以殺死惡狼,因而被稱為“狼毒(Wolfsbane)”。

因為其毒素可以引發迴腸劇烈痙攣導致劇烈腹痛、嘔吐腹瀉,在我國“主產區”的西南地區,它有時也被稱為“斷腸草”(很多種有毒植物都被稱為斷腸草)。

但是,今天,世界上烏頭鹼中毒基本上僅見於傳統醫學仍被大肆弘揚的我國和印度。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歐美,僅有極少數誤服新鮮植物中毒的案例。

在我國,烏頭鹼中毒更主要集中在雲南、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中毒原因最常見的是服用含有烏頭(草烏、川烏),附子,以及其他烏頭類植物比如這次肇事的雪上一支蒿等中藥材的中藥湯劑。

但是,發生烏頭鹼中毒死亡最常見的原因卻是和烏頭泡製的藥酒(酊劑)。群體性死亡主要見於使用草烏(雲南)、附子(四川、重慶)作為食材用於烹飪的群體性中毒事件。

像本事件,群體性飲用含烏頭鹼的藥酒導致群體性中毒群體性死亡,令人匪夷所思。藥酒嘛,自然應該用於“病人”,怎麼可以當成一般性酒飲料?當然,這是由於民間烏頭類藥材可以強身壯陽的認識誤區。

烏頭鹼為什麼如此惡毒

烏頭類植物雖然含有很多生物鹼類成分,主要毒性成分是烏頭鹼、新烏頭鹼和次烏頭鹼,是C19-二萜生物鹼。

這類植物全株都含有這些毒素,各部位含量根和塊莖葉和莖。而且,具體到某種“藥材”的含量,隨具體種類、產地、採收時間,以及是否經過炮製而存在巨大差異。

烏頭鹼的毒性主要是由於影響細胞膜上的電壓敏感鈉離子通道,引發神經、心肌和骨骼肌等可興奮組織動作電位的改變。

因此,烏頭鹼首當其衝的是神經毒性。臨床表現為神經感覺(面部、周圍和四肢感覺異常和麻木),運動(四肢肌肉無力)異常,或者兩者都有。

心肌興奮性的改變,迷走神經介導的膽鹼能遞質的改變,以及直接作用於下丘腦腹內側核導致的血壓下降和心動過緩等多重原因,烏頭鹼也表現出顯著的心臟毒性。臨床表現包括低血壓,胸痛,心悸,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心室異位,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纖顫等。

由於烏頭鹼的作用,乙醯膽鹼可以神經節後膽鹼能神經釋放,誘導迴腸強烈收縮,表現出劇烈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毒性反應。

其中,難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停搏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烏頭鹼毒性劇烈,人體致死劑量估計在2毫克純烏頭鹼,少到5毫升烏頭鹼酊劑(最極端的例子是8滴烏頭酊劑-藥酒導致中毒死亡)和1克野生植物都可以導致死亡。

雖然,烏頭鹼類毒性成分經過浸泡、加熱(100℃,160℃以上減毒更顯著)等炮製過程可以轉化成低毒甚至無毒的成分,炮製最高可以減毒99%。但是,服用低到10至16克炮製過烏頭製成草藥湯劑仍可以中毒死亡。

含有烏頭類中藥導致的中毒

但是,烏頭類藥材的藥效作用(有證據證明的包括止痛、強心)本質上就是其毒性作用,而且治療指數(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比值)非常低,因而非常容易中毒。

據文獻報道,即使沒有專門使用烏頭,僅僅是藥材被烏頭類植物汙染都可以造成中毒。

但是,正規的烏頭類藥材畢竟是經過炮製的,雖然引發中毒的案例多,但是卻不容易造成死亡。香港一份研究中,烏頭鹼中毒總的住院死亡率只有5。5%。

烏頭、附子藥酒為什麼特別容易中毒

高毒的烏頭鹼類不溶於水,卻可以溶於高酒精濃度的酒。

因此,用烏頭附子等藥材泡製的藥酒(酊劑)更容易含有大量烏頭鹼。

草烏、川烏、附子,包括本事件的罪魁雪上一支蒿等泡製的藥酒在治療“風溼骨痛”方面確有可靠療效。無論是中醫,還是民間,人們往往為了追求“有效性”而枉顧其毒性,隨心所欲的加大藥材用量。

而且,民間私自泡製藥酒使用的多為自己採收、沒有經過(正規)炮製的藥材,烏頭鹼含量更高。

因此,用烏頭類中藥材泡製的藥酒烏頭鹼含量往往很高,容易引起中毒。

如前所述,文獻報道的最極端的例子是僅服用8滴藥酒就導致中毒死亡。

因此,喝這類藥酒簡直是用生命碰瓷烏頭鹼的致命毒性。

烏頭、附子作為膳食用途導致的中毒

在我國南方,特別是西南地區,人們不但相信烏頭類可以治病,還普遍相信其保健作用,因而還被經常用來烹製膳食或烹製生鮮草藥湯。

跟泡製藥酒一樣,民間作為食材用於烹飪,使用的也往往是沒有經過炮製的“天然”植物,烏頭鹼含量要高得多,而且具有不確定性。

加之,民間使用的劑量不受控制,非常隨意。在一項研究中,作為烹飪食材,民間習慣性用量為50~500克(烹飪飲食經常供多人),遠高於“食譜”上提供烹飪用3~30克的推薦。

因此,烏頭類烹飪食用特別容易中毒,容易造成死亡。也是造成烏頭鹼群體性中毒、群體性死亡的最常見形式。

中醫不除,這類悲劇不止

如上所述,目前世界範圍內烏頭鹼中毒幾乎僅見於中國,國際上的相關文獻主要來自香港和臺灣。

根本原因就是人們普遍相信中醫,因而相信這些劇毒植物具有神奇的藥效和保健作用。

因此可以說,這隻要中醫及中醫思維不除,這類悲劇不止。

最後,提醒人們,烏頭類藥材確有一定止痛、“強心”效果。但是,這些所謂藥效本身就是其毒性反應。任何服用這類劇毒植物的行為都是以身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