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緬甸彬烏倫不僅只是避暑勝地,在城市角落裡還藏著濃濃煙火氣息

如果瞭解過緬甸的歷史,那麼一定不能少了這裡曾經被英國殖民的過往。不過當我進入緬甸後,無論是初到的曼德勒,抑或是萬千佛塔的蒲甘,我始終沒有找到殖民時期留下的英倫風情。直到前往彬烏倫之後,這種濃濃的風情撲面而來。作為曾經的

避暑勝地

,彬烏倫在當地人的心目中有著重要地位,當然作為小眾

旅行

愛好者,小馬自然不僅僅滿足於避暑之地,尋找這座城角角落落裡藏著的煙火氣息才是我的首選。

點選載入圖片

雖然彬烏倫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不遠,但是這座城看起來就落後了不少,我閒走在大馬路上東張西望,這座小城像極了小時候的鎮上風景。也或者就像如今國內一些偏遠地區小縣城或者小城鎮,由於當地限制蓋4層以上的樓房,因此整座城看起來小小的矮矮的。除了樓房矮之外,這裡的交通工作相對來說也比較原始,電動車或者小摩托車幾乎是絕大多數人的首選。

點選載入圖片

除了電動車之外,這座城並沒有計程車,因此在城市裡還可以看到不少馬車,顯然五顏六色的木製馬車也成為當地人重要的交通工具。閒暇的時候,馬車伕喜歡爬到車頂坐著休息,並等待下一個乘客的到來。作為非旅遊城市,這座城裡的馬車生意並沒有蒲甘或者曼德勒來的火爆。

點選載入圖片

因為是小城,因此除了主街比較繁華之外,其他的小街小巷看起來就荒涼了不少。當然這些小街小巷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地方,就如我剛才說的煙火氣息最濃的地方。這裡的小孩子並沒有國內的數碼產品供他們玩耍,因此在室外自玩自嗨就成了消遣的娛樂專案,姐姐為了逗弟弟開心,跳起了並不熟悉的舞蹈,即便如此依然神情專注,舞姿婀娜,看得一旁的弟弟都相視而笑。

點選載入圖片

在緬甸彬烏倫的街頭還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人群,那就是城市“拾荒者”,或許是因為家境貧困、沒有什麼勞動能力或是無依無靠,但無論如何,圖中的阿姨穿著還算乾淨,因此我相信她定是一個樂於生活的人。

點選載入圖片

比起成年的拾荒者,在城市邊緣區的棚戶區裡,我還看到了不少小孩在放學後幫著家裡整理廢品。從他們嫻熟的手法中可以看出,這樣的勞作習以為常,要知道生活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貪婪,而是勤奮和知足。

點選載入圖片

當進入棚戶區內部之後,整個區域看起來有點像加爾各答的貧民窟,但是相對來說乾淨和充實了不少。至少小孩子看起來雙眼清澈,衣服乾淨,也可以安安心心的坐在棚子下面吃著可口的食物。或許是少有遊客會來到這裡,整個棚戶區的人看著我就像是看著異類,然而他們並沒有敵意,相反即便不會說英語,也會面帶微笑,口中說這話,似乎是類似你好的意思。相比內斂的成年人,小孩子這開放了不少,也會蹦出“hello”這樣的單詞,以示歡迎你的到來。

點選載入圖片

從棚戶區走到

火車

站,會經過很長一段冷冷清清的道路,直到眼前這個小吃鋪的出現,才讓我重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息。店主將熱氣騰騰的時候遞給顧客,顧客雖然騎著車不方便,但都很自覺的排起隊,挨個去領取食物。小吃鋪後面就是一座印度神廟和居民區,這樣神廟,居民區,棚戶區,小吃鋪各種形態雲集的場景,其實在緬甸並不少見。

點選載入圖片

相比曼德勒火車站的紛繁複雜,彬烏倫的車站要小巧簡單得多,一排棕色的鋼棚結構建築就構成了車站的主題,沒有安檢系統,沒有排隊,沒有專門的室內候車室,每天一趟火車,因此只要一個站臺就足以滿足當地人出行的需求。

點選載入圖片

對於彬烏倫的當地人來說,這個不大的火車站似乎成了每天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從車軌上來來往往穿梭,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坐在站臺的椅子上曬會太陽,聊一會天,日子就這麼打發了,但對於我這樣的異鄉人來說,這樣的火車之行卻極其特別又彌足珍惜。

點選載入圖片

在國內幾乎很少見的這種人工兜售方式,在緬甸的火車站可謂是屢見不鮮,他們頭頂著水果,自己炸的雞腿,魚塊等商品,向車窗內的乘客吆喝著。

點選載入圖片

離開火車站後,進入一個小型的集市,破破舊舊的卻很市井生活,供奉神靈的鮮花,製作美食的瓜果蔬菜,日常使用的百貨用品,民眾習慣了每日的給予佈施,騎摩托車腳踏車的當地人,下火車的乘客等等,將這個不大的老舊集市擠得熱熱鬧鬧的。

點選載入圖片

彬烏倫就是這樣一座看起來並沒有傳統旅遊景點的城市,而如果你是一個小眾的人文旅行愛好者,那麼對這裡自然是一見鍾情。

點選載入圖片

在我的旅途中,旅行從來不止於熱門的旅遊景點,相反這樣煙火氣息的城市角角落落裡,拾遺那些屬於這座城市的氣質,當然這也屬於曾經自己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