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東南亞最大淡水湖, 50%湖水來自湄公河, 洞裡薩湖為何逐漸消亡?

洞裡薩湖是柬埔寨中部的天然洪泛平原水庫,橫跨平原,向東南延伸到湄公河,被法國人稱為“大湖”,也是柬埔寨的“生命之湖”。該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水體,為大型鯉魚提供良好的繁殖和捕撈環境,但是從2019年開始,整個水體面積持續縮小,水位不斷降低,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為什麼逐漸消亡?

頗具規模的淡水水體

每年的5月至11月的季風會影響洞裡薩湖地區的氣候,水位高漲的湄公河將逆轉洞裡薩河的東南流,將洞裡薩湖的面積從2700平方公里增加到10360平方公里,其深度也從最深3米增加到了最深14米。

這就是洞裡薩湖水資源豐富的基礎:獨特的水迴圈。洞裡薩湖依賴於洞裡薩河,它是旱季湄公河的一條支流,本身就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多樣化的河流流域之一,僅次於南美的亞馬遜河。

洞裡薩河每年都會倒流兩次,它從五月的雨季開始,雨水便淹沒了湄公河,水位的上漲將河水、淤泥和營養物質沿著洞裡薩河送入洞裡薩湖,湖面上漲吞噬了土地,居民會將漂流房屋錨定在淹沒的樹幹上。

等到11月份,雨水逐漸減少,湄公河就會慢慢消退了,洞裡薩湖的湖水回到洞裡薩河,然後又湧入湄公河。雨季期間,洞裡薩湖流域居住著300萬居民。他們以打魚為生,因此洞裡薩湖的漁業年產值高達20億美元左右,同時季節性的洪水還能給稻田帶來豐富的養分。

為什麼洞裡薩湖逐漸消亡?

2019年,洞裡薩河在8月份才開始迴流,而不是往年的6月份,持續時間也縮減到了短短的6周。河水補給銳減導致洞裡薩湖的水位降低,而低淺的水位、溫暖缺氧的水體對於漁業來說,可謂是毀滅性的打擊。

這一毀滅性打擊的發生有諸多原因。首先,在洞裡薩湖以北的1300多公里處,多國在瀾滄江上修建了水電站。這些水電工程使河水中的沉積物含量減少了一多半,而沉積泥沙對下游水體生態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由於湄公河地區的國家著力於努力滿足電力的需求,因此水壩的數量還在不斷上升,但水壩阻礙了魚類的遷徙,河流流域裡也愈發缺少水和養分。湄公河上半部水壩截住並保留了數萬億加侖的水,因此下游很多國家的河流不再有著充沛的水源供應。

氣候變化加劇了困擾該地區的乾旱,沒有降雨,就沒有什麼可以為河流提供流動的動力。在過去的十年裡,湄公河的水位以及洞裡薩河的水位穩步下降,在夏季炎熱的天氣裡,許多村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了野火。

水壩和氣候變化的問題與水域中過度捕撈的問題並行。非法捕魚的猖獗,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捕魚者從事著規模很小、流動性很強的捕魚活動,這使捕撈管理面臨著很大的難度。

在2020年初,一些令人擔憂的氣候和地理現象又一次地顯現,往年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四月份才會進入旱季,但當時這三個國家共有大約20個省份卻提前3個月就宣佈進入乾旱期,這對已經千瘡百孔的洞裡薩湖來說,可謂是火上澆油。

洞裡薩湖的淡水沼澤森林

洞裡薩淡水沼澤森林生態區從柬埔寨中部的洞裡薩湖向南延伸,沿著洞裡薩河以及湄公河下游延伸到越南南部。該湖的地質歷史相對較短,大約在5700年前,由柬埔寨平臺沉降後形成的。

沼澤森林的主要氣候是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根據地點的不同,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300至1561毫米,降雨主要發生在4月至11月,在9月份達到峰值。

森林主要由兩種植被組成,即覆蓋大部分生態區的沼澤灌木叢和湖泊周圍的發育遲緩的沼澤森林,樹木植被的結構和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壤水分的異同和該地的季節性洪水。不過生態區只有大約10%的森林仍然存在,森林因農業、人類定居點以及木材的開採等因素而嚴重退化。

湄公河每年雨季的湧入,還為該地區的一些鳥類提供了棲息地,特別是大量的群居水鳥,例如鸛、鵜鶘、鸕鷀等,據統計,在洞裡薩湖周圍,人們發現了17種受威脅的瀕危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