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行走中軸線 | 景山:紫禁之巔看中軸

日落時分,在北京中軸線的制高點——景山萬春亭上向北看,地安門大街上車水馬龍,鐘鼓樓靜靜矗立;向南望,故宮建築群整齊對稱,氣勢恢宏。市民們極目遠眺,將中軸線的壯美盡收眼底。

市民:挺壯觀的,之前很少會以這種視角去看,有一種俯瞰的這種感覺。

市民:既是古老的園林,又是著名的地標,在中軸線上,感覺心曠神怡。在這兒看那種遠的建築,古代和現代藝術上的結合,有穿越歷史的感覺。

景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建成後是北京內城的中心點,也是明清兩代皇宮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物學會特聘專家朱祖希說,景山實現了紫禁城“背山面水”的格局。

朱祖希:明朝遷都北京之後,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紫禁城必須有“後靠”,背山面水。紫禁城沒有山怎麼辦?我堆起一座山來,這個山堆在哪兒?元大都後宮的主殿延春閣上。從西邊來的河流經過這兒,午門後邊就有一個內金水橋,天安門那兒叫外金水橋,這樣紫禁城就背山面水、背風向陽。明朝當時叫做萬歲山,是希望明朝的江山永固,清朝入關以後把它叫做景山了,是觀景的了。

1955年,經過整理修繕後的景山公園正式對外售票開放,從皇家御苑成為了人民的樂園。景山公園工作人員陸嶽說,景山還蘊含了非常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

陸嶽:壽皇殿是一座皇家祭祖的場所,像觀德殿建築群曾經是皇帝觀看臣子騎馬射箭的場所,古代的時候射箭是“六藝”之一,可以透過射箭來考察一個人的品德。除此之外還有關帝廟,擺放關公像,崇尚忠義以及尚武的精神,包括在景山北上門的左右兩側,還建有官學堂,崇尚儒學。

走進位於公園北側的壽皇殿建築群,正殿裡復原陳列了清朝時祭祀祖先的場景。從1956年起,壽皇殿由北京市少年宮使用,2013年底騰退,歷經5年修繕,2018年面向公眾開放,標誌著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築首次實現整體亮相。壽皇殿的整體建築仿照太廟規制而建,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也是中軸線上除故宮之外的第二大建築群。陸嶽說,現在的壽皇殿全面恢復了清乾隆十四年(1749)的歷史面貌。

陸嶽:古人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說古人將祭祀和戰爭作為國家的大事,非常注重祭祀敬祖這樣的文化,那我們就透過這個展覽去展示皇家祭祖的形式,弘揚祭祖和敬祖的孝道文化。

景山和故宮神武門隔街而望,沿著中軸線跨進高高的城門,關於歷史、建築、文化的華彩樂章彷彿演奏到了高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文豐說:

劉文豐:故宮是起源於元代,現存的是明永樂十八年的古代建築群,是中國傳統封建社會最後的宮殿建築群。它的建築式樣、建築等級、建築的奢華跟精巧的程度都是舉世無雙的。故宮裡藏的這些珍寶、金石玉器,還有字畫都是稀世珍寶,皇家政治、壇廟文化、宮殿文化、建築文化、禮儀文化、祭祀文化,中國傳統禮制、宗法、社會、政治,都能在故宮能找到體現的地方,有說不盡的傳說跟歷史。

登景山,逛故宮,行走在北京中軸線上,700多年的歷史時光就這樣呼嘯而來。

關於景山公園您有怎樣的記憶?

媒體來源:北京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