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科普】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

迎走進“五色石文齋”。如果您喜歡,請點選關注,也歡迎您分享、評論。在這裡隨時有精彩的文章釋出。

也許,我們對蝸牛這一動物還知之甚少。

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顯著特點是身體上有一個很大但又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左旋或右旋的殼。

蝸牛的頭部有兩對觸角,長的一對頂端各有一個小黑點,是蝸牛的眼睛,像人們夜間走路時所用的手電筒或礦工的帽燈。短的一對,像人的手,又像盲人的柺杖,是用來觸控行路的,能探明物體的輪廓、形態、硬度,以及前進道路的地形起伏。如果觸角碰到了障礙物,蝸牛就會立即改變方向。同時,這一對觸角還起著鼻子的作用,能夠敏感地聞到周圍的氣味。

蝸牛的觸角,完全就是自制的組合天線和接收器,以光纖般強大的功能收視它所輻射區域的影象。當頭部、足部在地上爬行時,兩對觸角總是酷似牛角一樣伸展開來。行則頭出,驚則首尾縮入殼中。所以,也才叫蝸牛。如果把蝸牛的觸角切斷,那麼,它就什麼氣味也聞不到,找不到食物,看不到路。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針尖一樣大小的嘴巴,有26000多顆牙齒。但它們的牙齒並不像人的牙齒能夠咀嚼是“立體牙”,而是長著一條鋸齒狀的舌頭,叫“齒舌”,用來碾碎食物,以幫助消化。小小的牙齒還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後再長出新牙。

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通常可以活2—3年,最長7年。小蝸牛一孵出,不要母親餵養,就能爬行覓食。在受到敵害侵擾時,蝸牛的頭和足便會縮回殼內,分泌出黏液將洞口貼上封條;當外殼被損害致殘時,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爬行時,還會在地上留下一行黏液,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會有危險。

蝸牛喜溼,但又怕水,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寒冷和酷熱時,都會休眠,藏在殼中,一睡就是很長時間,有時達3年之久,是真正的“睡美人”。蝸牛還是雌雄同體,既當爹又當娘。

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鵝、鳥、蟾蜍、龜、蛇、刺蝟,老鼠、蛙類、蚤蠅、螞蟻、螢火蟲、步行蟲,甚至牛、豬、狗、羊等家畜也都將它視為餐桌上一道菜。高蛋白,低脂肪,肉嫩味美,營養豐富,自然也是人的美食。

在中國,蝸牛象徵緩慢、落後,在西歐象徵頑強和堅持。有的民族則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如蘇格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得越長,就預示明天越有一個不錯的天氣。

然而,據說早前,蝸牛的特點並不全是這樣。它不僅能站著走,犁地;能飛,捕食害蟲。它還是一種行動敏捷的運動選手,比賽呀什麼,多次拿獎。

但它太重名好利,虛榮心極強,常把炫耀自己視為最大樂事。只要出門,它都會把一張凸狀的金褐色的獎牌背在身上。

使它始料不及的是,由於獎牌太重,揹負時間太久,竟磨破它的面板,長在了它的肉裡,永遠與它的身體融為一體。這座大山壓得它只能爬著走,沒有能力再能夠飛翔。隨著歷史變遷,它的翅膀蛻化沒有了,四肢變短變細了,一代一代,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黏乎乎,胖墩墩,是一個十足的肉團,只能蹲著坐、爬著走,還常是其它動物口中的美味佳餚。

從蝸牛的生命演化史引出的道理,再明白不過。作為一種生物,無論尊卑貴賤,唯進取和進化才可言發展,固守或退化只能被自然定律淘汰、堙沒。因此,我們希望那些已經成功或正在接受榮譽的驕子,千萬莫要步了蝸牛後塵,接了蝸牛衣缽!

(文/沙鷺)

敬請關注“五色石文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