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醫生:好好睡覺就能長高!孩子夜哭試試“消退法”

記者 韓虹麗

夜深人靜,勞累了一天的家長們本該到了進入夢鄉的時刻,可是總是一些孩子一到夜裡就開始睡不踏實、啼哭不安。

“夜哭郎”成了家長頭疼的問題。寶寶哭的傷心,家長聽得揪心,一方面自己休息不好、影響左鄰右舍。另一方面擔心寶寶睡眠不足、影響生長。

學齡期睡眠保證8小時,有益孩子長高

睡眠是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生理現象,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在嬰幼兒的生活中,睡眠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優質的睡眠對於寶寶的成長髮育是有很多益處的。

據悉,睡眠對孩子大腦的早期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睡眠有助於寶寶奶功能的發育和發展,促進腦能量的儲存,有助於記憶力的增強,並且可以防止兒童神經細胞因過度的興奮而造成的大腦疲勞,益於腦功能的恢復。” 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主任醫師宋風玲說道,睡眠是有助於孩子身高的增長的。據生理學家證實,小兒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狀態下是清醒狀態時的3倍。其機制在於腦垂體所分泌的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時分泌的最多,而醒著的時候分泌的量則很少。生長激素能夠促進機體本身的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及內臟等的增長。

除有助於身高增長,睡眠也能幫孩子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防病抗病,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宋風玲說,高質量的睡眠可使體內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能力增強,從而將侵入機體的細菌和病毒消滅;睡眠期間體內T細胞產生白介細胞素-2,產生和釋放免疫活性物質,使機體抵抗力增強。

孩子從2-3月齡開始逐漸建立晝夜睡眠,白天睡眠次數和時間逐漸減少,夜間睡眠時間逐漸延長。6個月後夜間不再需要吃奶,可以睡長覺了。1歲的寶寶,白天會有2次短暫的小睡,夜間可連續睡眠10小時。幼兒期每天平均睡眠11-14小時。宋風玲建議,學齡前期孩子每天保證10-13小時睡眠,到了學齡期每天的睡眠至少應在8小時以上。

孩子夜哭有原因

其實,導致孩子夜間哭鬧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生理性的,二是病理性的。

“家長可以先看看孩子是不是該換紙尿褲了,衣服或周圍環境讓否寶寶不舒服。”宋風玲說,當寶寶在晚上有大小便時,排洩物會讓寶寶感覺屁屁不舒服,會引起哭鬧,所以我們要注意檢查寶寶是不是拉臭臭了或是紙尿褲上是不是尿多了,有的話及時更換。如果寶寶衣服過緊、被子過厚,或是周圍環境過冷、過熱或是周圍環境嘈雜也會引起寶寶夜間哭鬧。

其次,寶寶如果白天吃不飽,夜裡感到飢餓就會哭鬧不睡。如月子裡的小寶寶胃容量小,吃奶頻繁,應該按需餵養,如果媽媽喜歡固定餵奶時間,餵奶間隔較長,寶寶飢餓只能用哭來表達不滿和飢餓。還有已經新增輔食的寶寶,有些媽媽總怕寶寶積食,白天餵飯較少,或只吃稀粥、麵條等能量密度較低的輔食,寶寶晚上也容易飢餓而哭鬧。“也有些家長總怕寶寶吃不飽,白天頻繁餵食或是睡前吃零食較多,寶寶睡覺時胃腸負擔重或是夜尿多也會影響睡眠質量。”宋風玲說。

“寶寶是不是白天睡得過多?”宋風玲建議,一般滿足6個月以內嬰兒白天睡3~4次,每次1。5~2小時;7~12個月嬰兒白天睡2~3次,每次2~2。5小時即可。白天睡得過多,夜裡就很精神,不願意再睡,無人理睬就會出現哭鬧不停,形成黑白顛倒。

除此以外,哄睡方式不當也會引起的寶寶夜醒哭鬧。“睡前家長有抱著孩子拍、搖、走動或含奶頭的習慣。這些入睡伴隨的活動一直持續到孩子睡著才將他輕輕放到睡床上,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宋風玲講道,夜間小兒睡眠一個週期醒來是正常現象,一般稍微活動又入睡,父母甚至並不覺察。但這樣的孩子因為缺少習慣了的入睡伴隨活動就不能自己入睡。醒來仍然要求抱、拍、搖或含奶頭才能入睡,不滿足他的要求就哭鬧不已。

大部分孩子夜醒或者哭鬧的情況屬於生理性的原因,也有少部分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孩子夜間哭鬧。“比如佝僂病、食物過敏或腸絞痛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採訪時宋風玲向記者列舉了一些。

佝僂病也是家長常說的不是“缺鈣”了。是由於維生素D或和鈣缺乏導致的鈣磷障礙。這樣的寶寶會有夜間哭鬧、多汗、易驚等症狀,可有方顱、雞胸等體徵。

食物過敏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少睡、煩躁、夜間哭鬧的情況,過敏的寶寶同時可能會合並出現溼疹、吐奶、腹瀉、便血等情況。宋風玲表示,而小嬰兒有腸絞痛的情況,多在傍晚或晚上發生,表現為難以安撫的煩躁或哭鬧行為,嬰兒腸絞痛通常於2周齡發作,3~4月齡自行消失。

寶寶生病時也會影響睡眠質量,特別是平時睡得很好,突然發生夜間哭鬧者,孩子發燒、咳嗽、鼻塞可引起哭鬧。如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引起耳痛可哭鬧;蟯蟲病引起肛門瘙癢等都會讓寶寶難以安眠;面板被蚊蟲叮咬或某些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引起面板瘙癢也會致寶寶哭鬧;泌尿道感染,常在排尿時哭加重。宋風玲提醒值得家長注意的兩種情況,腸套疊的寶寶會出現陣發性哭鬧伴隨嘔吐、果醬色大便等,這是一種急腹症。還有就是腦損傷的嬰兒,特別是有早產或窒息等高危因素者常常夜間哭鬧,且用各種方法安慰無效。

“當然,還有一種孩子,睡前哭,醒後哭,找不到原因,就是夜間愛哭鬧,這種孩子在氣質型別上可能屬先天撫養困難型。”宋風玲說。

瞭解孩子睡眠規律,善用“消退法”

人們大都認為按時上床睡覺,從淺睡到深睡,從亂動到不動,早晨自然醒這是好睡眠。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睡眠並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正常成人一晚上一般要睡5-6小覺。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睡眠規律。”宋風玲說,孩子的睡眠和成人一樣也是有節律的,小嬰兒往往有7-8小覺,幼兒也會有6-7小覺。存在兩種時相,即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REM),兩種睡眠交替進行。一個睡眠週期後孩子會睜睜眼,動動手,甚至醒來吃奶、玩耍,還會哭幾聲,這都是正常情況。而家長們往往認為是睡眠問題而過多幹預。

瞭解睡眠規律後,要根據孩子哭鬧的原因來應對。宋風玲說,理想的臥室溫度一般是20-25℃,相對溼度60%-70%。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容易入睡,避免在明亮的環境下睡眠。“家長應儘量給寶寶穿寬鬆、柔軟的衣服睡覺,被子薄厚要適宜。如果是拉了尿了要及時給孩子更換尿不溼。如果嬰兒白天睡得過多,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叫醒嬰兒,或逗他多玩一會兒。”

防止寶寶夜間哭鬧,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至關重要。“建議從3~5個月起逐漸培養寶寶規律的睡眠時間。節假日也應維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時間,以保持正常的睡眠節律。一般不晚於晚上九點,但也不提倡過早上床。”宋風玲說,家長要學會識別寶寶睡覺訊號,有的寶寶會揉眼睛、拉耳朵,發呆,這時幫助寶寶入睡,會很容易也會很快入睡,避免哭吵後再哄睡。

家長也可安排3-4項睡前活動,如小嬰兒可以洗、按摩、餵奶,聽音樂;隨著年齡增長,餵奶要與睡眠分開,至少在睡前1小時餵奶,避免因頻繁餵奶、排尿而干擾睡眠。2-3歲幼兒可安排盥洗、如廁、講故事等。

“活動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活動結束時儘量確保孩子處於較安靜的狀態。睡前活動結束後,把孩子送回床上,不要給與過多的哄睡行為,小年齡組的孩子不宜搖睡、摟著睡或吃奶睡,家長可以陪伴在旁,待孩子入睡後離開。 ”宋風玲說。

宋風玲建議家長可以嘗試行為處理,包括消退法和逐步消退法。

消退法:家長忽略兒童睡眠過程出現的哭吵。因此,消退法的成功取決於家長的依從性。雖然曾報道消退法可有效減少兒童夜醒,但多數家長都無法耐受治療過程中的兒童哭鬧。

逐步消退法: 如果寶寶夜間哭鬧,可以讓寶寶哭一會兒,第一次等待5分鐘,媽媽輕拍給予安慰2分鐘;如果無效,第二次等待10分鐘,輕拍安慰2分鐘;還是哭,第三次等待15分鐘,安慰2分鐘;第四次等待15分鐘,安慰2分鐘。一般不會超過3個回合孩子會安然入睡。第二天採取同樣的方法,不過等待的時間變成10分鐘、15分鐘、20分鐘、20分鐘。第三天等待的時間再延長,這樣堅持2~3天。

“戒掉含著奶頭再入睡的習慣,也可以嘗試同樣的方法。那就是延長兩次餵奶間隔時間,縮短每次餵奶持續時間。”宋風玲說,孩子的睡眠習慣一旦養好,在睡眠週期之間醒來時,也會自動轉入下一個睡眠週期,父母甚至察覺不到,寶寶的睡眠問題也就解決了。

直播回顧掃碼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