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國有七位“建武將軍”:夏侯惇上榜,另外六位分別是誰?

在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主要分為雜號將軍和重號將軍這兩個型別。其中,重號將軍雖然地位較高,但是數量有限,主要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等。因此,從西漢時期開始,朝廷就冊封了大量的雜號將軍,以此授予立下戰功的武將。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比如關羽的蕩寇將軍,呂布擔任的奮武將軍等,都是常見的雜號將軍。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建武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七人擔任此職。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有七位“建武將軍”:夏侯惇上榜,另外六位分別是誰呢?

一、劉若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早在東漢末年,劉若就開始跟隨曹操了,這促使劉若的地位,可以和夏侯惇等人相提並論。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之後,劉若被封為建武將軍。曹操進位魏公之後,劉若又被封為輔國將軍,進爵清苑鄉侯。到了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劉若等人勸曹丕稱帝。曹丕在位時期,劉若病逝。

二、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興平元年(194年),呂布偷襲曹操所在的兗州,夏侯惇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呂布時卻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但是,夏侯惇非常在意外表,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眼都會十分憤恨,將鏡子推往地上,不喜歡被人叫自己“盲夏侯”。後來,夏侯惇又擔任陳留郡、濟陰郡的太守,並被曹操封為建武將軍,賜爵高安鄉侯。

三、孟達

孟達(?-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為避諱而改字。扶風郡郿縣人,三國時期人物。對於孟達來說,本為劉璋屬下,後降劉備。公元220年,孟達投降曹魏後,在曹丕時期受到重用,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其為新城郡的太守,這可謂是重用了。在成為曹魏的建武將軍後,孟達與桓階、夏侯尚等人親善,並曾與夏侯尚、徐晃一同攻打劉封。但是,到了公元228年,孟達又想要背叛曹魏,歸降蜀漢,結果被司馬懿斬殺。

四、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彥雲,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三國時期的曹魏將領,東漢司徒王允之侄。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即位,王凌被曹丕拜為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參加洞口之戰,跟從張遼擊敗吳將呂範,加號建武將軍,封宜城亭侯。太和二年(228年),王凌參與石亭之戰,跟從曹休徵伐東吳,力挽狂瀾,歷任揚豫二州刺史,治境有方。齊王曹芳繼位,拜徵東將軍,聯合孫禮擊敗吳將全琮,進封南鄉侯,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到了正始九年(248年),王凌代高柔為司空。嘉平元年(249年),代蔣濟為太尉。嘉平三年(251年),王凌不滿太傅司馬懿執掌大權,聯合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因為事情提前敗露,王凌被迫自盡,時年八十歲。

五、孫桓

孫桓(198年-223年),字叔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期的吳國建武將軍。孫河第三子。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孫桓儀容端正,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孫權常稱為“宗室顏淵”。對於孫桓來說,初擢為武衛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桓參與由呂蒙指揮的襲擊荊州行動。在這場戰役中,孫桓追擊關羽,招攬關羽餘眾,得五千人以及大量牛馬器械。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呂蒙偷襲荊州的戰役中,孫桓也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黃武元年(222年),孫桓二十五歲,拜安東中郎將,跟隨陸遜抗擊進攻東吳的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率領眾多兵眾進攻,滿山都是蜀軍,孫桓奮戰,與陸遜等協力擊破蜀軍。劉備兵敗逃走,孫桓截擊,“斬上夔道,扼要徑”,差點生擒劉備。夷陵之戰後,孫桓因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督牛渚,修築橫江塢,期間病逝。對此,在筆者看來,孫桓的病逝,自然是東吳,尤其是孫權宗室的巨大損失。換而言之,如果孫桓沒有英年早逝,那麼,他顯然會成為呂蒙之後的東吳名將,乃至於取得更大的成就。

六、徐盛

徐盛(生卒年不詳),字文向,琅琊郡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一帶)人,三國時期的孫吳名將。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早在東漢末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因為立下了赫赫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郡的太守。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中疑城之計而退走。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徐盛曾獲得君主“大壯”,三國時期僅有張遼、徐盛二人獲此殊榮。他被《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兒子徐楷繼承。對此,在筆者看來,徐盛去世的時間,和孫桓比較接近,兩位名將的先後去世,讓東吳也出現了名將凋零的問題。

七、謝淵

謝淵(196年-257年),字休德,會稽(治今浙江紹興)人。三國時期的吳國官吏。對於謝淵來說,少務農為業。後舉孝廉,官至東吳的建武將軍。《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裴注引《會稽典錄》記載:會稽駱統之子駱秀品行端正而蒙受誹謗,謝淵認為“諸夫子”應該對此“烈然高斷”。謝淵批評其他人有負眾望,他本人則履行了作為名士的責任,為駱秀恢復了名譽。當然,對於謝淵這位建武將軍,歷史上的記載還是相對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