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義和團是什麼時候興起的?為什麼清朝的義和團會成為反洋教組織

義和團,是晚清時期的民間團體組織,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義和團運動,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庚子事變”,並且,從某種意義上,它是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在以往的時候,一些史學家在談到義和團的時候,都會把它看作是:清朝晚期的人們作出的“反洋教”鬥爭的最高潮時期。但是,從辛亥革命開始,有人卻認為:庚子年間的“奉旨造反”,其實,是另有原因的。近些年來,這種觀點逐漸成為了學術界的主流。

比如說:在中社科最新發表的一本書上,談及義和團問題時,並不像以往一樣大講中國的反洋教運動,並從西林教案等一系列教案中引出義和團,而是從“乙亥建儲”這一年講起,並將戊戌政變、己亥建儲、庚子國難和辛丑國恥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具有邏輯性的關係鏈。

在戊戌政變一事中,慈禧太后鎮壓了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首的改革派。為了防止他們再次掀起革命的浪潮,慈禧太后曾想過廢黜光緒帝,改立別的更好控制的人為傀儡皇帝。但是,列強出於維護自己在中國的利益,和同情變法的下場的原因,明確干涉清政府的內政,阻止了慈禧太后易儲的陰謀。

於是,慈禧太后只好改立由守舊派來控制的儲君“徐篡大統”。與此同時,國內的的改革派在西方列強的支援下公然抗議清政府,表面上是立儲君,實際上,是她廢黜皇帝的舉動。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己亥建儲”。雖然,這一系列的事件,讓慈禧太后對西方列強產生了強烈的反感,但是,迫於中西的差距,她並不敢公然跟列強叫囂。

最終,慈禧太后便想出了藉助“民心”來幫她達成目的的法子,而“義和團”就是她看中的,用來反西方的“工具”。

義和團之所以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裡,迅速的成長起來並風靡全中國,是因為官方的預設、支援和縱容。另外,還跟官方試圖將它“官方化”有關。因此,這就導致了“庚子國難”,並使得列強有藉口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從而導致了“辛丑國恥”。

在過去,人們對義和團一般有兩種基本評價:一是對義和團表示讚許,認為,它是反帝的愛國組織;而另一種呢,則對它表示深深的厭惡,並認為它過於愚昧、迷信和盲目排外。但就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資料而言,筆者認為這兩種評價都有一定的不足之處。

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先來講講第一種觀點。

在這個觀點裡,人們主要讚許的是義和團的反帝行為。但是,說到反帝,義和團又消滅了多少個洋兵呢?根據一些歷史資料和文獻的記載,無論是在進攻被圍困的使館區和教堂,還是阻止和攻打對我國進行侵略的八國聯軍一事上,列強一方不僅傷亡極少,而且,僅有的傷亡,基本上都是清軍的戰果,那麼,這又從何談起義和團的“壯舉”呢?

儘管,現在很多人在書中都會說:義和團曾經十分英勇地和洋鬼子對抗,史料中也確實記載了,有大批的團民死在了洋鬼子的炮火之下。但是,如果認真鑽研史料,我們可以發現,義和團除了在1900年5月18日的廊坊車站,與聯軍作戰的時候擊斃了四名義大利士兵以外,並沒有其它關於他們殲敵的具體材料了。

不過,義和團倒是殺了一些非軍人出身的洋教士,根據記載,大概有兩百多人。然而,讓中國人沒有想到的是,死在義和團手裡的人中,98%以上都是中國人。這些人主要是:中國的基督教教徒和疑似教徒的人。根據教會提供的資料和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義和團殺死的教徒至少有兩萬三千多人。

到義和團發展到高潮之時,根據進京的團員說:“當時,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團員湧入北京,但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時,都沒有任何激烈的抵抗就一鬨而散了。。。 。。。”

大家說到清政府的時候,一般都會用“賣國”二字來評價。然而,在這場災難裡,清軍因為反外來侵略者而陣亡、就義的人卻有很多,僅僅是一些高階將領,就有一大批了,更別說,在每一場戰爭中,清軍死去的官兵。

所以說,義和團的“反帝”到底反在哪裡了呢?

另外,在早期,團民們幾乎每一次戰爭都會失敗。到了中期的時候,義和團出現了避戰、怯戰等現象。在一些史學家的研究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了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並沒有太多的正面衝突。由此看來,義和團的戰績實在不算很突出。

其次,我們來說說第二種觀點。

在這種觀點裡,人們認為:義和團愚昧、迷信和盲目。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這個說法也不正確。在聯軍攻入北京之時,因為戰爭而死去的團民不在其數,在史冊上留下姓名的團首們,要麼失蹤了,要麼在事後被人搜捕殺死了,甚至,有的在列強入侵前,就死在了國內的衝突之中,沒有一個人是在和洋人的對抗中陣亡或者失敗後自殺的。

如此看來,難道義和團的團首們,真的像封建傳言中的那樣刀槍不入嗎?如果是,那他們最後為什麼沒有獲勝呢?如果不是,那他們真的迷信刀槍不入嗎?如果迷信,他們又為什麼會沒有戰死呢?根據記載,在義和團和列強的戰爭中,青年和孩童的死亡人數是最多的,其次,則是青年,團首們很少有受傷的。

所以,之後人們都傳言道:

這是因為青年和孩童法力小,所以,傷亡人數多;

年壯者的法力各不相同,所以,才會出現有的傷亡,有的沒有傷亡的情況;

至於團首們,他們精通神術,槍彈碰到他們就消失了,所以,才沒有傷亡。

當時,人們紛紛信了這番話,後來,就有人說:其實,是因為青年和孩童是先鋒隊,年壯者為主力軍,團首們在後面監督戰爭,他們一看到前方不妙,立刻就開溜了。可見,義和團並不愚昧,可以說,在這一點上,它和太平天國有很明顯的區別。

太平天國是真迷信,天朝的將士們願意為了所謂的“天父”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戰死沙場。可是,義和團中卻沒有這種情況的出現。而且,在庚子一事中出現的許多場景,單憑“愚昧”和“迷信”二詞,是很難斷定和解釋清楚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說:“西什庫教堂”一事吧,明明教堂中只有四十個洋兵守著,可是,上萬人的義和團和清軍,卻從六月圍攻到八月,仍然久久不能將其打下來。而且,那時候還沒有發明機槍,四十杆單響槍的威力實在有限。若是論起洋槍的數量,不用說也是中方佔優勢。

再說,西什庫周邊既沒有河溝,又沒有隔著一片大廣場。如果,義和團真的迷信刀槍不入的話,那麼,他們完全可以憑藉著一股“愚勁”英勇地往前衝,所以,怎麼會兩個多月還打不下來呢?要知道,當年在中國自稱是“常勝軍”的英國鬼子戈登,到達非洲蘇丹後,遇上不要命的“愚昧”兵穆斯林馬赫迪,他的腦袋不也照樣搬家了?

所以,說到底,這一現象都是因為並不愚昧的圍攻者造成的:

。。。 。。。防禦者的槍聲一響,攻擊者即刻四處逃離,一些“迷信”者慘痛傷亡,只是有前僕而無後繼罷了。。。 。。。

其原因就是:因為,團首們本來就不迷信、更不愚昧。如此一來,也難怪西什庫能夠堅持這麼久了。

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通史》、《庚子中外戰紀》、《庚子教會受難記》、《庚子國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