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世民死前留下一道遺詔,李世民看完之後,為何會對他下如此狠手?

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足以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但他的家庭生活卻並不幸福,雖然身為皇帝,卻連普通人的親情都無法體驗到。而這一切,都源自於那張象徵著權力冰冷的龍椅。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並逼迫自己父親讓位,由此,才登上了王權的寶座。

李世民這樣的人和常人不同,不論是否有野心,都會主動或被動的被拖進血與火的鬥爭當中,這是身處帝王之家的悲哀。

對李世民而言,當他下定決心用鐵血手段去獲取這場鬥爭的勝利時,便早已有了承擔後果的覺悟。

畢竟,如果他不做決定,他的兄弟又是否會對他的妻子長孫皇后和兒子們手下留情呢?

但李世民絕沒有想到,這個後果會來得如此突然,如此慘烈……

1、兄弟相爭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兩人一共生有三位兒子,分別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

自古以來,兄弟為了爭奪財產生死相向的事情便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幾個孩子都特別有能力的時候,這鬥爭就更加激烈、可怕。

帝王之家,最怕的事情便是爭權奪位,所以嫡長子繼承製才會得到歷朝歷代君王的推崇熱愛。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便發展出了一場——不流血的玄武門之變2。0版本。

史書評價李承乾:

《冊府元龜·儲宮部·才智》:唐太子承乾,太宗長子,少敏惠,太宗甚愛之。

史書評價李泰:

《貞觀政要卷二·直諫》:貞觀十年,越王(都是李泰),長孫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我們可以看到史書對兩人的評價很有趣,介紹太子時,說的是“少敏惠,太宗甚愛之”,這說明唐太宗李世民對他的喜愛僅僅侷限在少年時期。而輪到李泰時,卻是“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程度上比太子高了許多倍。

李世民在這件事情上,犯了個極大的錯誤,寵兒子沒錯,但如果對其中一個表現出極端傾向,另一個太子便會想:這是不是對我不滿意?是不是要讓二弟當太子呢?

2、玄武門之變2。0版本

當李世民對李泰傾注更多地關心時,太子李承乾這位年少聰敏的少年正在學習治國的路上走偏了,他此時的內心很矛盾,十幾歲的少年一邊奉父親的命令開始接觸國家大事,另一邊自己身體上卻出現了不適,並且還導致腿殘疾了。

這時候,李世民卻做了一件讓太子寒心的事情,他不僅將更多關心用在了李泰身上,還公開表示出有廢黜太子,立李泰當太子的意願。

李世民的這個想法已經呈現出了一些預兆:

一、給李泰的物質供應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二、由於心疼李泰,不僅違背王子不能留在京城的制度,還允許他做轎子上朝;

《舊唐書·李泰傳》:又以泰腰腹洪大,趨拜稍難,復令乘小輿至於朝所。

三、允許李泰招募自己的勢力。

《舊唐書·李泰傳》:太宗以泰好士愛文學,特令就府別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

李承乾看到這種情況,直接來了個叛逆期——派人刺殺老師、養男寵。

李世民看到太子這樣子,內心更是厭惡,這對父子倆之間的感情便越來越疏遠。

貞觀十七年,李承乾見齊王造反,自己也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小心思:尋與漢王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駙馬都尉杜荷等謀反,將縱兵入西宮。

李承乾的戰前動員很能體現出他壓抑已久的瘋狂:“我西畔宮牆,去大內正可二十步來耳,此間大親近,豈可並齊王乎?”

瞧瞧,太子府離皇宮近,本來是唐太宗把他當接班人培養給的優待,結果現在成了造反更容易衝進皇宮的跳板了。他的心中,究竟是該有多恨自己的弟弟和父親呢?

3、風波停,老三獲利

李泰和李承乾兩人簡直低估了李世民的手段,當李承乾的叛亂平定後,李世民保住了他的性命,只是誅殺了其他追隨者。

當李泰再提出想當太子的請求時,李世民為了防止他以後報復李承乾,便拿出了一套一勞永逸的手段:“我若立泰,便是儲宮之位,可經營而得也。泰立, 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與承乾可無恙也。”

唐高宗李治,或許成了這場動亂最大的獲利者。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新唐書》《冊府元龜》《貞觀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