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朝時期的商品到底有多好?唐朝的商品是從哪裡來的?貨源有多少?

隨著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持續熱播,許多觀眾再次感慨起大唐的盛世景象來。細心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電視劇裡曾多次提到

長安城的“西市”及“胡商”

,用現代的話來說,西市就是一個大型的進口貿易市場,市民們最愛在這裡進行

“海淘”。

唐朝怎樣將自己的藝術和風俗傳給她的鄰人,人們已經是耳熟能詳了,

反而是唐朝在物質方面的進口的貨物,遠遠不像其他方面為人們所熟知。

實際上,唐代的人上至皇親貴胄,中至政府幹部,下至平頭百姓,似乎對外來的事物,都十分的迷戀。從家畜、野獸、飛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藥品、紡織品、顏料、礦石、金屬製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書籍等,幾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著外來物品。

今天就結合《長安十二時辰》出現過的“洋物品”來看看,長安人民究竟都能買到什麼進口商品。

葡萄與葡萄酒

與白酒一樣,中國葡萄酒的起源也很早。最早對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古代原生葡萄,統稱山葡萄、刺葡萄等,也叫野葡萄。

《史記·大宛列傳》: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隨後,“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澆地……”可知西漢中期,中原地區的農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釀酒,並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原了。他們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了釀酒藝人,自西漢始,中國有了西方製法的葡萄酒人。

唐朝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收集馬乳葡萄放到院中,並且得到了釀酒的技術,這是史書第一次明確記載內地用西域傳來的方法釀造葡萄酒檔案。長安城東至曲江一帶,經常可見胡人經營的酒肆,出售西域特產葡萄酒。

於是乎,唐代詩人王翰寫下了那句著名的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三勒漿

三勒漿最早是古印度的一種古老湯藥。由庵摩勒(就是油甘子)、訶黎勒(訶子)和毗梨勒(一種長得像胡桃一樣的果子)這三種果子碾碎製成,通常是與蜂蜜,清奶調勻後服用。

三勒漿在天寶六年左右。以酒的樣貌,延絲綢之路,被人從波斯帶入唐朝。唐人形容:液體閃著光,看起來既想葡萄酒又像桂花酒,味道溫柔甘甜,能直接滑入口中,妙不可言。

蔬菜

在唐代,有不少蔬菜傳入了唐朝境內,菠菜就是泥婆羅國在當時貢獻的許多稀有的移植蔬菜之一。這種植物最早似乎來源於波斯,因此被許多道教人士稱為“波斯草”。

隨後泥婆羅國還進貢了好幾種新的植物,其中一種“其狀如蔥”的白色植物,可能是青蒜或者冬蔥,另一種是類似萵苣的“苦菜”,以及帶有香味的“胡芹”等。

各色零嘴

唐朝從朝鮮進口了香甜可口、果實飽滿的朝鮮松子,當時被稱為“海松子”或:新羅松子。還進口了阿月渾子,這是一種長在慄特、呼羅珊等地的美味堅果,通常也被叫做“胡榛子”。還有一種稱做“蔓胡桃”的果實,是從西南地區的南詔傳來的,味道同胡桃十分接近。

唐朝社會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雲繚繞的環境之中。他們的身上散發著香味,浴缸中加香料,衣服上則掛著香囊。這跟當時各流派的宗教都推崇焚香淨化身心,從而昇華境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長安十二時辰》裡,元載出場時就是在薰香,宰相在府邸中休息時,身邊也是香菸繚繞。

儘管當時唐朝本地的香料質量已經非常優異,但來自異國他鄉的奇香,尤其樹脂和樹脂膠類,品種和數量都相當可觀。

沉香

在西方人心中,中國是有名的沉香來源地。在唐代,廣州每年也會向長安進貢沉香。但其實廣州並非沉香主要產地,而是一個巨大的沉香市場。唐朝人使用的沉香應該大部分都是從安南邊境地區進口的,其中主要來自林邑。

蘇合香

在唐以前,蘇合香就已經從拂林和安息傳入了中國。到了唐代,蘇合香被用來製作成一種香膏,名為“帝膏”,通常被人們戴在腰帶上。所以李端在詩中這樣寫道:遊童蘇合帶,倡女蒲葵扇。

唐代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龍腦香

龍腦香是唐代名貴的進口香料,被譽為“瑞龍腦”《諸蕃志》雲: “(龍)腦之樹如杉,生於深山窮谷中,經千百年,支幹不曾損動,則剩有之;否則,腦隨氣洩”,可見其珍貴。隨著進口香料的傳入,有關香料的知識也隨之入華。龍腦香深受唐人偏愛,經常作為文人雅士的吟詠之物出現在唐詩中。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我們看到許多女子都穿著像男裝一樣的服飾,而並非傳統認知裡的唐代女子服裝,這就是胡服了。

在唐朝諸多新穎的服飾中,胡服是影響最為巨大的一種。這種融合了波斯、印度及西北邊境地區等各種特色的服裝,多由短衣,長褲和革靴等組合而成。衣身緊窄,活動方便,因此廣受歡迎。

在唐朝前期的女性的生活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她們被允許和男子一樣可以參加娛樂活動。胡服的穿著方便她們騎馬賓士。

唐代當時的外國人,尤其是波斯人,被認為是真正的珠寶愛好者和所有者,也正是這一點,將這些外國人與唐朝人區別了開來。就鑑定珠寶而言,當時的波斯珠寶商有最高的權威,因此他們帶來的珠寶玉石,也成為了珠寶中的上乘品。

瑟瑟石

瑟瑟石,通常也指天青石,偶爾也指藍寶石,唐朝的瑟瑟石一般都是從於闐進口,于闐是西域的五個重鎮之一,這裡的河流盛產玉石寶藏。唐代皇帝曾專門派遣人員前往此地求購玉器。因此于闐也逐漸形成了珠寶市場,進一步壟斷了遠東的天青石貿易。

我們十分熟悉的那首“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裡面那個“瑟瑟”就是以綠松石的顏色來形容江水。

靖安吏的妻子在市集上求購瑟瑟石首飾

玳瑁

唐朝人使用的玳瑁通常是從安南的瀘州得到的,除此之外,訶陵國也是供應地之一。正倉院收藏有意見精美的玳瑁支撐點額五絃琵琶的撥子,這些玳瑁製品,很可能都是從南海傳到唐朝的。

唐代的詩人們還用玳瑁來形容斑駁陸離的景象,如“蘭池琉璃靜,園花玳瑁斑”。

唐玳瑁嵌螺鈿荷花鴛鴦蓋盒

琥珀

唐朝的琥珀,大多是從波斯的海沿岸地區輸入的,也有些琥珀是商人經由中國南海運來的,據說這種琥珀質量特別優良。琥珀常常被加工成婦女的裝飾品,或是大戶人家一些小巧而昂貴的物品。

八、九世紀時,唐朝的市民很有可能在長安市裡就能夠買到關於外國的地理方位、外語字典等書籍,甚至很有可能會直接買到外國書籍。

且唐朝是一個大量收集書籍的時代,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均盛行藏書之風。《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李必,歷史上被傳藏書達三萬卷。

唐代人們形成的對於外國民族及國家的概念,有很多是從外來地理書籍中形成的。其中知名如《南方異物志》、《西域道里記》、《林邑國志》、《西域圖志》、《新羅國記》等等。

當然,還有史上聲名最大的唐玄奘從印度取回的六百餘部“真經”,其影響更是早就超出了作為資料書的範圍。

上文所述的西域貨物,還只是九牛一毛。唐朝人當時的生活中早已處處都滲透了胡人之物,若用現在的話來說,唐朝簡直是最“崇洋媚外”的一個朝代。

但是唐朝作為一個大國,因為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國力和文化自信,唐人們追逐胡風,不僅沒有亂了根本,反而

相容幷蓄,將奇風異俗一一為已所吸收,

最終鑄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帝國,一個直到至今,仍為人所神往的璀璨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