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觀點】有人說我是遺老遺少,反對京劇改革,這頂帽子扣的我翻白眼

有人說我是遺老遺少,反對京劇的改革!這頂大帽子扣的我直翻白眼!並且毫不講理!我什麼時候反對過戲曲改革,我是反對那種沒有本事,卻自以為是瞎改的人和事!

當然,現在很多人就會這樣,他們不調查研究,對好多事情也就懵懵懂懂,不懂但攔不住他去橫加指責,自以為是,想當然胡下結論。

對自己不懂的事情張嘴就來,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奇觀之一,真成了“人有多大膽,田有多大產”了!

京劇的改革需要嗎?當然需要,但看怎麼改,從49年開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戲曲改革到今天為止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什麼改來改去,越改越沒人看?這就值得深思了。

改不是萬能藥,但現在好多人就認為改是萬能的,說不改跟不上時代,有些東西需要跟上時代,有些東西,它跟上時代幹嘛?

你們以為改成今天時髦的樣子就有人看了嗎?那是笑話,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沒人去給它翻新描紅掛綠,刷大漆,打磨拋光,怎麼到了戲曲這裡,這些人就幹著把老物件打磨拋光的混賬事呢?

以《大唐貴妃》舉例子,人們是去聽的還是保留下來的那幾段梅蘭芳《太真外傳》裡的經典,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個老段子,沒人喜歡那些改的不中不西的玩意兒,這是成功嗎?修繕文物秉承的原則是“修舊如舊”,為什麼戲曲這裡就非要弄些新的出來?

有人可能說,總是那些老戲,沒人看!沒人看嗎?就今天支援票房收入的,讓人們買票進劇場的,還不是百年前的那些傳下來的老戲,你編的那些新戲,有人買票看嗎?不能說明問題嗎?

說起改革,我們今天就說說在京劇歷史上,一位重要的改革家王瑤卿先生。

這位先生本事可大了,我今天說京劇改革的話題,談一下這位前輩,就是說明京劇到底怎麼改如何改才是正路。

大家都知道,程硯秋在藝術上天賦異稟,他的藝術異於常人,他的戲也在不斷的改,但話說回來了,怎麼改那就有大學問了,為什麼程硯秋改的人們認同,現在改的人們不看呢,就是人家不是瞎改,是按照規律規矩改,是梅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換形”,其實那一時代的改革引領人,以及開拓者,這種創新的精神也是有來源的,就是號稱“通天教主”的王瑤卿先生。

過去的京劇行當界限分明。青衣就是青衣,花旦就是花旦。那麼王瑤卿打破了這種桎梏。他革新了傻唱、苦唱、死唱的命,倡導巧唱、新唱、活唱,為藝術的發展趟平了道路。

“花衫”這個行當的崛起,開拓者就是王瑤卿。開拓於王瑤卿,成熟於梅蘭芳,光大於“四大名旦”。以前這個行當是沒有的,它標誌著京劇旦行藝術有了新的一種行當,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這一成功改革,王先生功不可沒。

他就是革新家。但是他的革新是基於傳統深厚的功底上的一種革新,他不是無根無據,想當然隨心所欲東拼西湊,他的智慧和他幾十年舞臺實踐,奠定了他有這個能力和本事。

因此,從古到今的道理都一樣,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喊革新,就都能成功。郭德綱說過,只有大師級的人物,他才有擔起“革新”這兩個字的能力責任。否則的話弄出來的東西不是缺東就是少西,想的挺好,沒有基石的樓閣那就是異想天開。

王瑤卿先生在改革創新上,也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今天有些人的戲曲改革不就是這樣嗎。他是從倡導完整藝術形象出發,除了在劇本表演,唱腔上銳意出新外,同時也非常注重造型藝術的革新,當然,對京劇旦角化妝全面改革是從梅蘭芳開始的。

中國戲劇是以形傳神的,形似是神似的基礎。只有具備了造型的美,才能為傳神的美提供依附。王先生在旦角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重新整理和修繕,使這種藝術形式趨於完美。

所以王瑤卿先生的改革是全面的、徹底的、並且是細緻入微的、也是潛移默化和“移步不換形”的。

這就避免了所謂改革的極端化、另類化、各色化!讓人有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完善的努力完善,所以觀眾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改革,而不是今天的一些所謂的改革,硬山擱檁、突兀造作讓人看了感到無比彆扭突然而接受不了。

王瑤卿中年以後由於嗓敗,所以就直接到幕後教學生編劇本編唱腔去了。其實程硯秋的很多的戲。都有王瑤卿先生的參與,比如他的代表作《鎖麟囊》。其實就是和王先生一起,一點點研究出來的。所以王先生在唱腔,編曲上絕對是大師級的人物,他是改革家,教育家,也是一位音樂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勝任藝術發展的重任。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如果不能被普遍的觀眾接受,這也是一種失敗。王先生在他盛年的時候,編了很多的新腔新調,被廣大的受眾所接受,傳唱,以至於原來的無腔不學譚,逐漸變成了無腔不學王了。

當時的大街小巷。從前唱的是: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店主東牽過了黃驃馬。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變成了:忽聽得喚蘇三……來自在督察院舉目往上觀。這其中,王先生的編腔能力和受眾歡迎的程度也是可見一斑,唱腔好聽人們才學唱,不好聽,沒人學。如果不是他因為中年嗓子敗了,那麼京劇的“四大名旦”之前是不是會有一位王瑤卿呢?這還真不好說。

綜上,戲曲改革需要嗎?當然需要,但是有前提條件和苛刻約束的,不是什麼人說改就能改,就敢改,是改了,那改出來是不是玩意兒,就不好說了。最後我們還是引用張君秋先生的那句話作為結束語:張君秋說:要往好裡改,不是改了好!希望認為只要改就好的人,覺得不改就不是與時俱進的那些人,你們多做反思吧,京劇今天的局面,不改京劇或許還能活幾天,亂改京劇必死,不信咱們就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