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週末薦讀】于丹:學者的成功是為了讓自己更有學術範兒| 三十立鋪

何為學者?在眾人眼中,精通學問的人除了飽讀詩書之外,還需要有一點——具有學者風範。這是面對學問永遠秉承著認真和執著的精神,而面對人生卻有著常人沒有的豁達與從容的氣魄。

不過人無完人,即使是諾貝爾學獎得主在他的那一領域裡也有不曾知曉的知識。這一點大家當然知道,只是大家更加厭棄的是當印象中低調內斂的學者走向舞臺時,將原本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進行扭曲解讀,以博取大家的眼球。

將知識過度加工,成為商業化中的一環,又自以為能代表所有國學大師的學者于丹就是這麼被人捧向了神壇,接著又被人拉了下來。到底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化學者,還是隻是“金玉其外”的包裝物,大家都各有各的評判。

但是,自從於丹學者的事情出來之後,人們對於學者或者國學大師的容忍度降低了不少,很多學者因此都被置於風口浪尖之上。國學大師蒙曼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即使她被一些人拉下所謂的神壇,對於她自己來說根本不受影響。

蒙曼出於1975年出生於河北承德,1992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學習歷史學專業。這之後十年,蒙曼浸淫在歷史學當中,並於2002年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學古代史博士學位,對於學識的專業性是毋庸置疑的。

2007年,蒙曼收到邀請,登上《百家講壇》的舞臺後,以《武則天》等專談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百家講壇》捧紅了很多人,除了于丹之外,易中天、紀連海和蒙曼等人都在其中。但是,蒙曼在學術上深度遭受質疑還是在2016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

在節目中,蒙曼對《憫農》這首詩做出瞭解讀,並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詩,描寫的是“農民下地播種時的場景”。但是,播種的時節是在春季,炎炎夏日哪裡會有農民還在下地播種?

也有很多人認為,李紳當時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是為了表達農民的辛苦,並沒有非得正兒八經地描述農民在正午幹活。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都對蒙曼的解讀表示了不滿。而後人們也更加關注蒙曼,發現她在一些知識點的解讀上都有一些“小錯誤”。

比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中的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作者借燕子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反映出來的是一種荒涼之景和悲慼之情。但是蒙曼的解讀卻成了尋常百姓家也很富貴快樂的場景。

這也使得不少學者對蒙曼提出了質疑和不滿。不過,一個人的學識不可能達到通曉古今中外,對每一首詩詞都有精闢理解的程度。因為一些小錯誤全盤否定蒙曼的學識肯定是不對的,更何況她是一名有著真才實學的人。

如今,文娛界還有更多打著傳播文化的旗號,卻滿嘴胡言的“文化騙子”,但是他們也很成功,並沒有被拉下神壇。所以,大家還是要擦亮眼睛,提高自己的辯證思維,不要被商業化的知識所誤導。

而且“文無第一”,只要是有文字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爭執。而每個人對詩書含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現在我們所學習的古詩文的譯文也都只是被現代學者廣泛認可的解讀罷了,誰又知道作者當時的心境到底如何,又何嘗知道千年以後的人有會對詩歌做出什麼樣的解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