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國非遺工匠馬未都: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提起馬未都,想必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站在《百家講壇》舞臺上侃侃而談的身姿,作為我國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馬未都被讚譽為是“大國非遺工匠”,他不僅對古藝術品鑑賞和收藏有別具一格的眼光,在文化方面更是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是我國如今文化界當之無愧的“萬人迷”。無論走到哪裡,馬未都都會被人尊尊敬敬的稱呼為一聲“馬爺”以示尊敬,而這聲“爺”,和馬未都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也有著密切的聯絡。

馬未都是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小時候父親外出工作,母親在家操持家務沒有太多時間照顧他,他便經常和大院裡的孩子們混在一起,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茬架抽菸喝酒,時不時和隔壁院的人打場群架,渾身上下都充滿著濃郁的“江湖氣息”。年輕人的打鬧,沒有成年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沒有名利場的無形硝煙,只有“義氣”二字在支撐著彼此的一舉一動,這也是少年最恣意瀟灑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那時北京城裡的流氓並不叫流氓,而叫做“老炮兒”,可馬未都的為人絕不能只用簡簡單單的“老炮兒”來形容,他是更高階的“老炮兒”,他雖喜歡茬架吹牛卻重情重義,能夠吊兒郎當插科打諢也能夠西裝革履登大雅之堂,用馬未都自己的話來講就是“決不是掛在口頭上虛情假意,而是生活中自覺踐行,可以市儈,但是關鍵時候還真是靠得住”。

可以說在近幾十年的老北京文化圈中,馬未都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高階老炮兒,在那個年代,老北京胡同堪稱一個獨立的小社會,這裡三教九流的人臥虎藏龍,所醞釀出的“大衚衕文化”就是我們所謂的舊江湖的產物。馬未都在這裡生長、在這裡發家,在這裡學會了何為江湖義氣,市井狡獪又不乏君子坦蕩,新舊時代文化的碰撞一手造就了京城高階老炮兒馬未都,也讓他學會了立身存世最重要的寬厚真誠。

馬未都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自身的努力,從一篇文章火遍全國,到慧眼識英雄發掘出王朔、海巖、蘇童等一大批國人耳熟能詳的青年作家,馬未都對文、對人的敏感逐步顯現出來,以至於他後來轉行當影視編劇,參與的每一部電視劇都使他名利雙收:影視界的人敬重他,文化界的人拿他當“萬人迷”一般的存在,可肆意不羈的馬未都,也總能給旁人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外界總能夠被馬未都和王朔兄弟兩個身上自然流露出那種江湖氣所吸引:王朔拿出大半的身家來幫助落難的兄弟,馬未都毫不避嫌猜出身陷囹圄的女歌星身份。他們做事從不計較利益,也從不貪圖受恩者的回報,永遠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求凡事盡善盡美,但求無愧於心,而這其中,身為“老炮兒”講義氣的江湖法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這一法則和社會主流人物生存的法則大相徑庭,但也正是馬未都和王朔身上這種講義氣的拼勁,成為了二者人生得以走向成功的關鍵。

人到中年,馬未都磨平了身上年少氣盛的稜角,他開始把眼光轉向對古代藝術品的收藏上,作為北京老炮兒中為數不多的文化精英,馬未都眼光之犀利少有人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為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國土幅員遼闊,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更是孕育出了無數璀璨的玉器古玩,它們正等待著真正慧眼識金的人的賞識,馬未都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啟了自己的文物收藏之旅,到九十年代初,他的收藏就已經初具規模。

1996年,為了激勵人們保護文物遺產,馬未都四處奔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後創辦了我國唯一一家不花國家一分錢的觀復古典藝術館,館內任意一件藏品都是價值連城的古董,且不久後便對外開放,瞬間就吸引了許多國人的目光。2002年,為了進一步開啟國人的眼界,讓更多人瞭解文物遺產的重要性,也為了博物館未來更好的經營,馬未都又在杭州創辦了觀復博物館杭州館,2003年,為了更好的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馬未都千里迢迢遠赴巴黎只為展出一件中國古代門窗,得到了中外友人的一致好評,在世界上為中國樹立了一面文化交流的旗幟,馬未都文化界“萬人迷”的形象越發高大起來。

2010年,馬未都公開對外宣稱,觀復新館正式建成後,他會把自己所有東西一件不留的對外捐出,訊息一出,不僅舉國震驚,就連馬未都的朋友都不能夠理解他如此做法究竟為何,紛紛前來勸阻。而馬未都對此卻不甚在意,甚至還反過來安慰朋友,稱自己錢已經足夠,再多也用不上,文物帶給自己的快樂也已經足夠,獨自放在家裡欣賞還不如捐出去分享給更多的人,單單是這份不貪財斂財、但求不讓古物蒙塵的胸襟和氣度就非常人能夠相提並論,馬未都文化界“萬人迷”的魅力大概就在於此。

從俠肝義膽的京圈高階老炮兒到人人敬仰的文化界萬人迷,馬未都的一生統共經歷了年少追名、中年逐利和晚年安放靈魂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亦是他走過冗長歲月所沉澱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言出必行,在名利雙收時功成身退,他真正做到了何為“安放靈魂”。在老北京胡同的“江湖”裡,馬未都是一股清流;在易被浮華迷眼的文化界裡,馬未都是一位異類,是為數不多的精神信民,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守護著自己所信仰的文化,而人們,也在用屬於自己的方式信仰著馬未都。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