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劉邦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漢朝?劉邦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漢朝?

劉邦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漢朝,因為他當年曾經被封為漢王並最終以此身份登上帝位。

司馬炎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晉朝,因為他當年繼承其父爵位成為晉王並最終以此身份登上帝位。

楊堅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隋朝,因為他當年繼承父親爵位成為隋國公,進而被封為隋王,並最終以此身份登上帝位。

李淵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唐朝,因為他當年繼承父親爵位成為唐國公,進而被封為唐王,並最終以此身份登上帝位。

趙匡胤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叫宋朝,因為他稱帝前的職位是歸德軍節度使兼檢校太尉,而歸德軍駐地在宋州。

以此類推,朱元璋建立的王朝應該叫吳朝,因為他曾經被封為吳國公,進而自立為吳王,並最終以此身份登上帝位。

但是,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時,放棄了吳朝的名號,而是將國號定為明,他做出如此選擇原因何在呢?

公元1359年,朱元璋已經控制了江東、浙西的廣大地域,即現在的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西部和江蘇西南部,這些地方歷史上都屬於吳地的範圍,因此,朱元璋在這一年被他所屬的小明王政權封為吳國公。

此後,朱元璋繼續執行謀士朱升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策略,韜光養晦,增強實力。

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中打敗他的最強對手陳友諒,攻佔了江西大部和湖北東南部,統治地域和軍事實力都已今非昔比。第二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大封文武群臣,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小朝廷。

有趣的是,就在上一年,即公元1363年,朱元璋東面的割據者張士誠已經自立為吳王了,張士誠當時佔據著江蘇大部和浙江東北部,這些地方歷史上也屬吳地,所以他選擇了吳作為國號。

為了區分朱元璋的吳王國和張士誠的吳王國,人們將張士誠的政權稱為東吳,將朱元璋的政權稱為西吳。

當年張士誠自稱吳王的訊息傳到朱元璋耳中時,老朱肯定恨得牙根疼——我朱元璋是名正言順的吳國公,你張士誠憑什麼在我隔壁稱吳王呀?吃了我的早晚得給我吐出來,等我滅掉了陳友諒的漢國再來收拾你這個假吳國,到時候你才知道太歲頭上動土會有什麼結果!

當時,除了大都的元政權外,還有小明王韓林兒的宋,陳友諒兒子陳理的漢,張士誠的吳,明玉珍的夏和巴匝拉瓦爾密的梁。執行“緩稱王”策略的朱元璋,彼時名義上是小明王手下的吳國公,對張士誠自稱吳王雖然萬分痛恨,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把仇恨暫且壓在肚子裡。

公元1364年,朱元璋派出的大軍包圍了新漢王陳理佔據的武昌城,陳理打著白旗出城投降,漢國壽終正寢;第二年,朱元璋派廖永忠恭迎小明王韓林兒進入應天,卻暗中命令前者將後者沉於瓜步江中,韓宋政權至此塵埃落定;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破張士誠的都城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東吳政權土崩瓦解。

小明王韓林兒死後,朱元璋於第二年(即1367年)開始時放棄了韓林兒的龍鳳年號,但他並沒有宣佈新年號,而是將這一年稱為“吳元年”,即吳政權的第一年,而實際上他已經做了三年的吳王了。這是一個非常奇怪又相當有趣的現象,好像暗示著朱元璋已經為正式改元建立新朝做好了準備。

端掉張士誠的東吳國之後,朱元璋就國號和年號陷入了沉思——當初和張士誠一樣選擇吳作為國號,是為了發揚光大吳國公這個爵位,更是為了“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而今張士誠的東吳政權已經垮臺,還有必要守著到死仍是個孩子的韓林兒封給我的這個吳字不放嗎?再者,韓林兒背後的韓宋政權也不是一個正統政權呀!

朱元璋思考的結果是放棄舊國號吳,選擇一個新國號,他最終將國號定為大明,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是為了對慘死的韓林兒表示歉意……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