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宋朝時期的讀書人為什麼都喜歡重文輕武這種政策對宋朝有什麼影響?

引言

孔子曾經提出,學而優則仕這種思想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個人學習十分優秀的話,那麼就需要做官來實現自身的理想抱負。因此,在這種思想下,古代社會中讀書人往往把科舉入仕當作自己一生奮鬥的目標。到了宋代的時候,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的現象出現,開始重用文臣和文教事業的發展,於是乎出現了一系列重文輕武的措施。甚至是制定了士大夫不得殺害的家法,這種右文政策使得天下讀書人希望透過科舉之路能夠實現自身的胸中大志。

宋代科舉

宋代書院擁有很多的讀書人,他們在書院之中想要透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身份地位或者是能夠改變自身的階級,於是在書院之中發奮讀書。不少的書院還會向朝廷申請科舉名額,透過這樣能夠鼓勵書院的學生能夠走上科舉之路。隨著宋代政治體制的逐漸發展,在教育方面也是逐漸完善。但是到了北宋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讀書人開始在書院之中混飯,或者是索取功名利祿,並沒有達到科舉入仕的目的。

宋代書院

一、宋代書院的學習生活

宋代的書院十分重視選址,不少的書院學習環境是十分優美的,這也是受到了當時佛教的影響。佛教的往往透過靜坐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修為,所以要避免塵世的煩惱,往往在山中清秀之地進行坐定。書院也是往往建立於當時的名勝古蹟,山清水秀的地方來供士人讀書學習。優美的環境不僅能給士子一種心情愉悅的感覺,還能夠使得士子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之中參悟人生的哲理。除了環境給士子的薰陶之外,還有建築帶來的文化薰陶。建立不少的建築來刻銘,比如說觀善齋、仁智堂等等,透過這些建築對於士子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

山中環境優美的書院

在北宋初期的時候,並沒有形成獨立的教育內容,所以書院的學生在學習上主要還是以官學為主。當時書院學生的是科舉考試的內容,到了南宋的時候針對書院的弊端形成了明確辦學的學習機構。學習上首先就是要學習儒家的經典,先讀四書,後讀五經,這也是書院學生必備的內容。同時,書院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自學,這也是老師所倡導的學習方式,透過自學能夠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

宋代書院中自學的學生

二、宋代書院對於學生的影響

學生進入書院之後擁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就是的學業水平開始完善。同時學院中的學習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不僅僅侷限於儒家的經典,也有很多實用性的知識保證了學生即使科舉無法中舉也能夠靠技能生存。透過學習,書院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取到很好的學業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不僅能夠參加老師組織的各項活動,自身也能夠組織活動。在宋代書院的影響下,宋代的書院培養出來了大量的可造人才,在各色各樣的領域中發揮自身的作用。

書院中老師講學

書院的學生除了科舉入仕為官進入政治生涯之外,還有不少的學生並沒進入政治生涯,但是也是成為了當地教化的主要領導者。在教育領域成為了下一代學生的老師,開始研究學問,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這也是書院學生積極的入世,與社會進行互動,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文獻通考》記載:

“常宿學中,訓督學者,皆有法度,勤勞恭謹,以身先之。夜課諸生讀書,寢食皆立時刻,往往潛至齋舍泂之……由是四方從學者輻輳,其後宋人以文學有聲名於場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文獻通考》

結語

書院原本是一個教育機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不同尋常的教育形式,原本無論是官方的學校還是地方上的學校目的都是一個:科舉入仕。但是書院不同,它在自身發展的途中打破了國家培養政治人才的單一目標,這就是的書院的學生更能夠向多種的領域進行研究。同時書院之中的學生生活是十分自由的,學習不受到限制還能夠對於思想上進行包容,這種靈活的方式促進了不同學派的形成。

參考文獻:

《文獻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