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民俗】小年,你真的過對了嗎?這些傳統節日,你真的過對了嗎?!

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小年將至,一年即將過去,人們開始準備“忙年”,買年貨、掃塵、祭灶,過小年的人家忙得不亦樂乎,其樂融融,孩子們也在這一天等著吃糖。不過彆著急,小年,這個已經流傳上千年的中華傳統節日,你真的過對了嗎?

一、小年的時間

每年過小年,都是一次南北的交鋒。北方人認為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人認為是臘月二十四,還有水上人家說是臘月二十五。那麼,到底哪一天才是正確的日期呢?

其實,兩個日期都對。按照清以前的民間傳統來說,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晉代周處所作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可見,以前小年的日期都是臘月二十四。

清朝初期,小年日期未見更改,《清嘉錄》就有載:“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不過,到了明朝中後期,宮中皇室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並祭拜灶王爺。北方離京城近,皇宮裡的習慣作為當時的流行影響了民間百姓。所以,北方部分地區就開始於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

除了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民間其實還有其他的小年日期。比如江浙滬地區人們喜歡將除夕稱為“大年夜”,除夕前一晚稱為“小年夜”,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再比如南京地區,為了於正月十五的燈會上紀念仁慈的朱允炆,百姓們將這一天也稱為小年。

所以說,中國各地區小年的日期都不是空穴來風,其背後都有它的歷史脈絡,順著這些脈絡,我們就能體會到什麼叫作源遠流長。

二、灶王爺到底是誰?

祭灶是小年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這一習俗源遠流長。宋代祭灶最為熱鬧,范成大有詩《祭灶詩》雲:“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這一習俗流傳至今,絕大部分地區過小年都要祭灶。不過,關於灶王爺到底是誰,卻一直眾說紛紜。

有說法認為灶王爺是上古的帝王或他們的後裔。比如《事物原會》稱,“黃帝作灶,死為灶神。”《淮南子·泛論篇》載:“炎帝作火而死為灶。”《周禮》曰:“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國語》則說:“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炎帝是“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以他們為灶神,體現著早期人類對於“火”這種原始力量的尊敬和崇拜。

當然,民間還有很多說法,比如《酉陽雜俎·諾皋記》就記載:“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傳說張單是一個浪蕩子,因為羞愧不敢見妻子而鑽入灶內,成為灶神。再比如《荊楚歲時記》載:“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頰。”

在民間傳說中,灶王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明,而是人或者鬼怪化身而成,有的還認為灶王不是男神明,而是女神明。很顯然,這些傳說蘊涵著濃郁的人文主義色彩,透露著樸素百姓的價值觀追求。

三、過小年的習俗

小年是為了迎接春節到來的預演,是人們“忙年”的開始。既然是“忙年”,當然要動起來。每逢小年來臨,人們就會置辦過年的年貨,打掃家裡的衛生,掃掉過去一年積攢的灰塵,也掃走過去一年的“窮運”、“黴運”,討一個來年的吉祥。

掃塵的傳統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到了清代過小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掃塵去除汙穢,清代的《清嘉錄》中就記載“臘將殘,擇憲書(指曆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在這一天,孩子們也會將全身洗得乾乾淨淨,穿上新衣服,俗稱“洗邋遢”。

當然,不要忘了過小年的重頭戲:祭灶王爺。民間傳說認為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會上天向玉帝稟報這一家人的善惡,玉皇大帝就會根據灶王爺的稟告進行賞罰。所以,人們就會在這一天往灶王像前供放糖果、清水、美食等,以期冀灶王爺能夠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不過要注意,過小年也有禁忌,比如湖北部分地區,在過小年這一天不會宰殺牲畜。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人們認為過小年這一天搗蒜的話就會把家裡搗窮了。

總結:其實,小年習俗不同的背後是文化的多樣性。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上下五千年,我們有太多的民間神話和傳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環境培育出不同的生活習慣。

過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灶王爺到底是誰,其實這些都只是人們對於小年不同的寄託。時至今日,已經傳承了上千年的小年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年味十足的節日氛圍成了人們腦海中的記憶。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我想我們也可以偶爾停下腳步,去體會先民們的生活,去傳承歷史的記憶。這才是小年這個節日,帶給我們最重要的禮物。

參考文獻:

《風土記》

《祭灶詩》

《清嘉錄》

《事物原會》

《淮南子·泛論篇》

《周禮》

《荊楚歲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