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春季正式開始,夏季正式開始,北方大部是仲春或暮春,北方是. . .

5月5日14時47分,迎來“立夏”節氣。這一天,在天文學上,標誌著春季已經結束,夏季正式開始。但從氣候學來講,只有南方一些地區入夏,北方大部則是仲春或暮春。春盛夏萌,佔盡春的美意,心向夏的盎然,我們在惜春風物中捕捉初夏片羽,還有比眼下更可人的時節嗎?

立夏

掌管夏季的天神是祝融。

《山海經》上說他:“獸身人面,乘二龍。”祝融曾經打敗過共工,殺死了治水不力的鯀(gǔn)。可見他的確神通廣大。

每年的立夏,天子都要到南郊七里之外去祭祀祝融,期望他能保佑整個夏季的平安。因為祝融是火神,所以前去祭祀的人們,要乘紅車、騎赤馬、穿朱衣,甚至腰間掛著的玉都要是紅色。

回到朝廷後,天子對三公九卿、文武大臣進行賞賜。其中最令人心怡的禮品,是冰塊。掌管冰政的凌官,早已讓人開啟地窖,取出冬天儲藏的冰塊,用刀斧切成小塊,由天子親自賜給大臣。

大臣們散朝回家,遠遠就聽到大街上傳來“磕磕”之聲。小販手裡握著兩隻銅盞,正起勁地敲著。大木桶裡滿是冰塊,冰塊的中央是一隻小口大肚的陶缸,缸裡便是酸甜誘人的冰鎮青梅湯了。

帶殼的豌豆,女孩是一定要吃的。因為豌豆莢形如美目,立夏這天吃了,便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小孩呢,要騎坐在門檻上,吃上一塊香糯甜軟的豌豆糕。說是,立夏吃了豌豆糕,整個夏天就會不厭食,長身體。

吃過豌豆糕,就要稱人了。稱人的習俗跟三國時蜀國的皇帝——那位“扶不起的阿斗”有關。大人們早在屋前的大槐樹上,用麻繩吊起一杆大秤,秤鉤上懸掛著一隻四腳朝天的長凳。

先是稱孩子,因為孩子們覺得好玩,性子急,一個接著一個,爬上凳子,雙腳懸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減重,如此便會不怕炎熱,長壽健康。女孩子稱過之後呢,輕的便是燕瘦,重的也是環肥,都美得很,個個喜笑顏開。

稱人之後,孩子們就聚到一起,摘下脖子上裝在絲袋裡的熟雞蛋,相互撞擊爭鬥。不破為贏,贏的被稱為大王。大王躊躇滿志,得意洋洋。輸的剝了殼,立即將蛋吃了,便是立夏吃蛋補心了。

不過,略略長成的女孩可得小心,因為媽媽們一般都會趁她們張口吃蛋之時,一針下去,給她們穿個耳洞,掛上耳墜。因為怕疼而逃跑的,就用五色絲繩系在手上,叫“立夏繩”。美,並且不疰(zhù)夏。

新嫁的女子,不會來湊這樣的熱鬧。她們正忙著把李子榨汁摻入酒中,在立夏這天喝下去,願青春常駐,於是酒又名為“駐色酒”。

三兩杯之後,個個臉色緋紅,於是又相約去村外的荷塘邊,吹吹風,順手摺回兩根皂莢枝條。立夏這天,每家都要在門前插上一兩枝新鮮的皂莢枝條,壓祟。據說皂莢枝的多刺與皂香,可以嚇退作祟的鬼怪。

一場新雨後,荷塘裡蛙聲一片。河水也從稚氣的少女變得婀娜起來。岸邊皂莢樹的刺已很是扎手,旁邊的石榴樹上,也開出了火苗般的花蕊。不知名的小蟲“嚶嚶嗡嗡”,飛來飛去。腳下的泥土也變得鬆動了,蚯蚓呼之欲出。《禮記》上說,這個月草木都在繼續生長,不要毀房舍,不要興土木,不要徵勞役,不要伐大樹。

所謂休養生息,正在其時。

立夏,“成物禮”

古人云:“四月立夏為節者,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為名。”所以立夏的特點,是萬物都在生長,任性地、隨意地生長。人有成人禮,立夏便是萬物的“成物禮”。“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這時,春播作物漸漸長大,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立夏三候

立夏物候,一候“螻蟈鳴”,到底什麼是螻蟈?歷來眾說紛紜。按照現代的時令物候,“螻蟈鳴”似應改為“蛙始鳴”。立夏二候“蚯蚓出”,在古人看來,蚯蚓因為深居地下,感受到的陰氣比其他蟄蟲更多,所以最晚結束冬眠,這才懶洋洋、慢悠悠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三候“王瓜生”,雖言王瓜,但泛指藤蔓類植物。它標誌著春生夏長,由花花草草,到枝枝蔓蔓,從初春時的綠痕,到初夏時的綠蔭。

立夏,順時養心

立夏之後,體力、腦力消耗增大,容易犯困。建議及時調整好起居方式和生活節奏,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夜臥早起,晨練午休,避免疲勞。保持心志安閒,注意戒躁戒怒。飲食上防“過火”,少貪涼,忌辛辣,低脂低鹽,多食果蔬類谷薯類這些清淡、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為宜。

文丨央視新聞《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