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物】他是一個傻子,耗費了17年的時間,卻讓人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

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劉德文,是個不折不扣的“傻子”,親人罵他傻,好友罵他傻,以前的同事們、下屬們罵他傻,就連妻子孩子在一開始也不能理解他。我想問他一句,耗費了17年的時光,你後悔了嗎?

海峽從此成天塹:

1945年,持續了4年的解放戰爭落下帷幕,老蔣兵敗如山倒,再無翻身的可能性。就在全國上下大部分人為新中國的建立歡呼雀躍時,卻有一部分人茫然又惶恐,他們的親人始終沒有回來,甚至可能再也回不來。

這些沒有回來的人正是跟著老蔣去到臺灣的那百萬士兵。

1949年的冬天對老將來說格外寒冷,他失去了在大陸的漫長統治,倉皇帶著百萬士兵渡過臺灣海峽佔據寶島,從此與大陸隔海相望。但更寒冷的是那些士兵們,他們很多甚至稀裡糊塗不知道自己怎麼去到了寶島,正如他們不知道怎麼就從了軍,跟自己人打了起來一樣。

一開始還有人覺得只是暫時性撤退,很快就能回家,但一天天過去了,一月月過去了,一年年過去了,他們終於明白,家,成了那遙遠的遠方。

老兵孑然無所依:

筆者曾經寫過一些敗退寶島的老兵重新組成家庭,大陸的妻子卻熬了一輩子的故事,但這些能夠重組家庭的老兵大多是有軍銜在身,對於普通士兵來說,還有一道“禁婚”束縛著他們,讓他們從少年郎熬成了白髮蒼蒼,卻始終孑然一身,“祥和裡”當中住的大多都是這樣的老兵,煢煢孑立,無依無靠。

祥和裡是寶島六大眷村之一,一開始還好點,畢竟大家都年輕,能夠自力更生;但隨著時光飛逝,士兵成了老兵,他們哆嗦著腿,顫抖著手,連出門買個菜都要挪著小碎步顫顫巍巍走上兩個鐘頭,更別說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

這樣的情況讓被劉德文看在眼中,讓他很不是滋味。劉德文也住在祥和裡,他倒不是老兵,而是個銀行高管人員,算是社會精英那一類,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能賺到僅2萬元的月薪,這樣的報酬不可謂不豐厚。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大多數人已經被利益、被金錢所腐蝕,但得承認世界上還是有那麼一些人心中懷有善意,可能那善意顯得有些“傻”,卻能讓人感受到無盡的溫暖,劉德文就是這樣一個“傻子”,他開始無償照顧這些老兵們。

幫忙買個菜、做個飯、換個燈泡、通個下水管道、連個網、打掃衛生……這些看上去都不過是些小事,可如果一個人被無數件小事求助,那就是一件大事。劉德文在幫助老人們做著一件件小事的時候,甚至無法顧及自己在銀行的工作,因此他選擇辭職。

老兵們為了感激劉德文的付出,推選他成為祥和裡的“里長”,甚至爭搶著要認他為“乾兒子”,但這在劉德文的親朋好友看來卻萬分不能理解。為了一個沒有任何好處,只有義務勞動的里長,卻放棄高薪職位,這不是昏了頭嗎?

是昏了頭,但卻讓劉德文甘之如飴。面對採訪他哽咽著講了這麼一段經歷:“有一位湖南籍的高飛老伯,已經99歲了,臨終的前一天把我喊過去 ,跟我說‘我覺得我要走了,謝謝你啊這些年這麼照顧我們’,第二天他真的就走了。”

一個老人,99歲了,人糊塗了記不清事了,卻在臨終前記得把自己喊過去專門道謝,這樣的情誼是一輩子的,是最為珍貴的寶物。

長達17年的漫長“回家”路:

除了照料這些老兵外,劉德文還幹了一件自掏腰包,甚至“吃力不討好”的事,那就是抱著骨灰盒,送老兵們回家。

2003年,又是一位來自湖南的老兵文開發找上了劉德文,很不好意思地說:“德文,我能拜託你件事嗎?在我死後能不能把我送回湖南老家,我活著的時候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只求死後能跟父母葬在一起,好歹混個團圓。”

面對文開發那唯一珍藏著的高粱酒,以及他半是羞愧半是希冀的眼神,劉德文無法說出個“不”字。從此,長達17年的旅程就此開始。

17年間,劉德文一共抱了200多位老兵的骨灰盒送他們“回家”。他不是用提的,不是背在後背,而是抱在胸前,在他看來這些老兵們生前都是自己的“乾爹”,哪怕是個骨灰盒也該妥善抱著,而非隨意攜帶:“這些骨灰都是老人,你和老人走,自然是要攙著扶著,讓他走在前面。”

在對於這些老兵們的尊重上,他並非作秀,而是真情實意的。他每次回到大陸,總是會買兩張機票,住酒店也是會買雙人床,將骨灰盒放在座位上,放在床上,就好像這並非是骨灰盒,而是一個個存在著的靈魂。

一開始還只是周圍的鄰居們拜託他,但到了後來越來越多的老兵聽聞他能夠帶自己回家後,都找了上來。面對著可以稱得上是遺願的請求,劉德文無法拒絕,也不想拒絕:“原來只是幫我們社群裡的,後來就是全臺灣都找我了。”

不過雖然劉德文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面對他人的質疑也可以不去搭理,但面對妻子他心中是有愧疚的,於是他帶著妻子親自走了一趟,那次是送位老兵回到山東夏津縣。

老兵的家在大山中,山路崎嶇,劉德文走得一腳深一腳淺,懷裡的骨灰盒卻抱得穩穩當當。在經過了幾個小時的跋涉,衣服都被汗水溼透後,二人終於到了老兵所在的村子。沒想到剛到村口,就有一年逾90的老嫗跪著向劉德文磕頭,一邊磕一邊哭:“你是我的恩人啊!把我哥哥帶回來了!謝謝你,真的謝謝你!”

溝壑縱橫的老臉上涕泗橫流,說實話真的很醜,卻也真的讓人心底發酸,在這一刻妻子突然明白了劉德文這十多年行為的意義,她不在阻攔丈夫,而是全力支援。

不僅寶島有老兵讓他送回家,還有很多大陸人知道他後,拜託他幫忙找尋逝去的親人,劉德文都一一應了下來。尋親,尤其是那些已經去世了的親人,是最不好找的,幾十年的兵馬慌亂,很多老兵來到寶島後就去世,墳冢隨意立在路邊,連個墓碑都沒有。

他有一找就是一兩年的,也有找遍了大半個寶島的,但所幸大部分聯絡他的人,都從他這收到了好訊息。

所有的愛都是雙向付出:

看到這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這些老兵這麼想回家,這些大陸人這麼想尋親,為何不自己來做這些事?或許是近鄉情怯,或許是本人已經到了油盡燈枯之時,或許是習慣瞭如今的生活,害怕回去後要真切面對天人永隔,或許是不知道怎麼尋親……

對劉德文來說,這些人無法親力親為的緣由有很多,他都能理解,所以幫就幫了。且事實證明他的付出並非浪費,他擁有了天南地北的眾多“兄弟姐妹”,當年臺南大地震的時候,劉德文瞬間收到了40多個從大陸打來的電話,都是這些毫無血緣關係的親人們發來的慰問。

人這一輩子,做一件好事容易,做十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都在堅持一件好事,難,太難,也因此越發凸顯出劉德文的可貴之處。

如今的劉德文已不再年輕,原本熱鬧的祥和裡也已經安靜了下去,只餘零星燈火,那些屬於上個世紀的記憶,就快要徹底消失在生活中,但對劉德文來說,只要還有一個老兵需要他,只要他還能動得了,他就會繼續下去,一直到80歲,90歲都可以。

我們回到文章標題。我相信不止一個人曾經想問過:“劉德文,耗費了17年時光,你後悔了嗎?”我想,他一輩子都不會後悔。斜陽日暮,他是人間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