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化】春節習俗大全,你知道多少?看看你家孩子是怎麼過年的嗎?

靈鼠騰飛送福至,金牛獻瑞迎春來,牛年春節,來啦!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剪貼窗花、吃年夜飯、除夕守歲、舞龍舞獅、分發壓歲錢……這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剪窗花

剪不斷的心緒——期盼

剪貼窗花是眾多年俗中的一種。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寫春聯

寫不盡的幸福——美好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每逢春節期間,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幾千年來,從毛筆書寫到彩紙印刷,春聯的形式不斷演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年味是中國人骨子裡永遠的珍藏。

掃  塵

揮不盡的塵往——迎新

春節前的大掃除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去除晦氣,迎接喜氣的一種方式。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壓歲錢

道不盡的希望——多福

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各種儀式後,闔家要一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其寄予了長輩對孩子們成長的美好祝福,希望他們健康成長。

祭  祖

祈不完的願望——平安

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尚書•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

祭祖一般在大年三十,百姓在掃房子、淨庭院、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前往祭拜祖先,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祭品,點香燭,以供後輩祭拜。

除夕守歲

守不盡的夜晚——光陰

“親知邀酌團年酒,兒女同爭壓歲錢。爆竹千家聲未息,天衢車馬鬧如煙。”《燕京歲時雜詠》中描繪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時百姓家中及街巷裡歡慶大年夜的情景。除夕,古代稱“除儺”“大除”“大盡”,老北京人稱為“歲除”“除歲”“大年夜”,俗稱“年三十兒”。“除”字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以新易舊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之意。

守歲,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有珍惜歲月之意,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有努力奮進之意。守歲體現了家人團聚,共敘親情,送舊迎新美好的願景。

年夜飯

吃不夠的幸福——團圓

影片《年夜飯的變遷》,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年夜飯的變遷,從滿足溫飽到豐盛美味,再到追求營養健康,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是中國人全年吃得“最長”的一頓飯,也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物資匱乏,吃得“一清二白”,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進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漸漸豐富。九十年代,菜餚變得更加多樣。進入二十一世紀,西式、農家樂、拼桌……年夜飯的吃法花樣不斷翻新。

拜  年

行不完的禮儀——祝願

“過年好”“給您拜年了”。正月初一,人們見面時,都會互致這樣的新年問候。傳統拜年禮儀分三種: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傳說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稱為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農曆年的開始,又稱為“三元”。這一天也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亦稱“三朝”。

過去的一年

你在生活的奔波里存放夢想

探尋世界

你在生命的穿行中觸控幸福

收穫成長

新的一年

願你懷揣夢想,腳踏實地

揚帆破浪,逐夢遠航

稽核:吳雪峰袁萍編輯:陳俏麗

2021年第101期(總第26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