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解讀大漢皇權相權之爭

開國皇帝奪取天下,它不能算是皇帝一個人的功勞,應該是皇帝和他戰友這一大幫人一起的功勞,所以說這一群人就是國家機器的最高決策者,而並不應該是皇帝一個人。皇帝和他的戰友們屬於合夥人的關係。勝利果實大家個個都有份,各自應該是按股分成佔有一定不同比例的份額,合夥人根據功勞的大小擔任不同級別的官職。皇帝和官員共同成為這個國家的最高決策者,官員裡面有級別的大小之分,最大的是相,居百官之首,相的權利呢,僅次於皇的權利。

任何人的任何行為基本上導致的也就是三種結果,要不就是增值,要不就是保本,要不就是虧損。正常人的行為選擇動機,主觀上來看都是讓使自己增值,或者說是退而求其次要保本,最不願意接受的肯定是虧損。因此老百姓有使自己增值的慾望,要想做官,做官的呢使自己增值的慾望就是要做更高的官,就是做相,做相的,也同樣有自己增值的慾望,做相如果再繼續增值,那就意味著做皇的正在虧損。那所以說皇權和相權之間必然就有矛盾。有矛盾那就有鬥爭。鬥爭的結果就兩點,要麼就是相權竊取了皇權,要麼就是皇權侵害了相權。究竟哪一方能勝出,萬古不變的規律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無論你是誰,至於什麼封建的禮教忠孝節義,那是很難約束的。不是說沒有中心的人,而是這一方面的東西,他看不見,摸不著不靠譜,只有實力才是你唯一可信的憑據。丞相一職秦時是由一個人去承擔的,有的時候是由左右兩個丞相承擔,權利那是相當的大。

等到大漢的時候,皇帝和丞相的博弈,抓住機會分兩步將相權給徹底整垮,首先要瓦解。 皇帝把原本集中的相權就給拆了,拆成若干股,有什麼三公九卿各執一小旮沓兒,然後把丞相的權力給分散用多人去擔任,這樣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和我皇權去抗爭了。其次就是架空,皇帝設了一個內朝,選自己最親近的人,組成這宮中的決策機構,內朝對外朝,發號施令,外朝就是三公九卿,就剩個名分,也沒有什麼決策權,是吧?你也就是傳達執行這類的事。從此政府高階官員的權力就讓皇帝給剝奪了本屬於合夥的權利,最終就落到了皇帝一個人的手裡邊,這一個回合的較量時間跨度是相當的長。總之,最後勝利者是皇帝,丞相已經被淘汰了,晾在一邊完全是鞏固了,但是它的內朝內部又分裂成了這個外戚和宦官這兩股勢力,這也就是戰勝相權過程中留下的後遺症。老皇帝死了,小皇帝去繼位,年幼他也決策不了天下事,那叫他媽來主持朝政。他媽也就二十幾歲,那就委託她孃家的兄弟,也就這皇帝的舅舅來主持朝政,稱為外戚,一般都封個什麼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防止其他任何官員以任何形式去竊取皇權,外戚和這小皇帝,他有血緣關係,能守得住皇權外戚,它屬於有功。但問題是小皇帝長大了之後,你舅舅家族的勢力也就日益龐大了。

自己曾經委託給舅舅的權利,你怎麼收回來?那他只能靠自己身邊的宦官,也就是太監。這些太監一直看護著小皇帝長大成人,那肯定比親爹還親,他們幫助皇帝奪權之後得到的封賞,超登公卿之位。太監跟皇帝一起扳倒外戚,那麼權力又回到了這皇帝的手裡邊。皇帝總是要娶妻生子,妻子的兄弟大多數又封個大將軍,又成了新的外戚。漢靈帝統治時期的格局就是皇帝和他手下的太監最具有實力,處於甲的這個位置。皇帝的舅舅和近期新封的大將軍也比較有實力,屬於乙的這個位置。

然後就是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雖然說人多,但是他實力最小,就屬於這丙的位置。三方勢力之中,甲乙兩個強方都是自己家的人,最鐵的人,是吧?叫內朝,丙呢就是外朝,實際上只有兩方。皇帝再無能,他皇權也是穩固的,三公九卿儘管被晾成一邊,但是他們還會瞅準機會和皇權去相國。三國演義第一回提到就是漢靈帝在位時候發生的一系列的災異現象,第一點就是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下來,把皇帝驚到,百官俱奔,突然間大雷大雨,還有冰雹,半夜方止,毀壞房屋無數。第三點就是洛陽那塊地震了。第四點就海水氾濫,沿海的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第五點母雞變成公雞了。第六點黑氣十餘丈,飛入溫雄殿中。第七點,五元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之兆,這不是一兩處,這是十年之內發生的所有的怪異現象!官員之中有一個議朗去上書皇帝,說的是這個母雞變成公雞,這件事是太監干政所以導致的。別的沒說,母雞變公雞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和太監他有關係嗎?這件事情反映了朝廷之中有人去企圖打壓太監,太監行使的權力目前是皇權。打擊太監可以說是挑戰皇權,也許他當初的立場是對的,就是打算把太監的皇權收到皇帝的手裡邊去,但是他目前所行的方法絕對是錯的。從博弈優選策略的角度來看,他現在是弱勢的丙方直接去攻擊強勢的甲方,那簡直就是在給自己找死嘛,結果這個官員很快就遭到了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