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康熙為什麼會那麼博學?原因有三個,只要願意其實你也可以做到

“上而天象、地輿、歷算、音樂、考禮、行師、刑律、農政,下至射御、醫藥、奇門、王遁,滿蒙、西域、外洋之文書字母,殆無一而不通……”

上面這段文字,是曾國藩評價康熙的,熟悉歷史的人可能也知道,康熙的文治武功未必是古代皇帝中的第一人,但是單以各種學問而言,康熙要說自己是第二,估計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那麼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為什麼能這麼博學呢?

公元1654年,康熙出生於紫禁城中,因為他爹順治當年正和董鄂妃打得火熱,所以順治對於自己這個三皇子並不太關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把持朝政很久,為了自己日後能上位,而限制順治讀書學習的多爾袞已經去世了好幾年,順治皇帝已經開始親政。順治皇帝雖然在後世的影視劇中,是一個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情種皇帝,但實際上順治還算是相對勤勉的。

不過因為多爾袞在世期間,他的學業一直被故意限制,所以他親政之處是知識極度匱乏的,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陷,順治親政之後拼命讀書,根據《清史稿》等書記載,順治皇帝為了儘快掌握更多的學問,曾有過為了讀書而被累的吐血的經歷,由此可見,順治皇帝親政以後,在學習精神上是絕對可圈可點的。

清廷是馬上得的天下,中間又有權臣有貳心,但是順治親政之後,基本穩定住了局面,這裡面很大的一部分功勞,應該屬於順治皇帝的勤奮好學。

因此順治雖然最初對小康熙不感冒,但是他的勤學精神應該影響到了康熙,而且他那種“嘔心瀝血”讀書的經歷已經成效,康熙應該也沒少聽,所以在“言傳身教”這塊,順治還是給兒子帶來了很正面的作用。

據《康熙起居注》等資料記載,因為受父親順治皇帝的薰陶以及要求,康熙從五歲就開始認字讀書,康熙當年讀書學習非常刻苦,遇到不懂的問題,必須找人去問明白,然後“求得大意而後愉快”,對每天要學習的文章,“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

那麼是什麼支援康熙的這種學習態度,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康熙當年讀書學習時,不光沒感覺這是一項苦差事,雖然他也曾像他爹那樣累的咳血,反而是“樂此不疲”。那麼康熙為什麼會對讀書學習有這麼濃厚的興趣呢?

言傳不如身教,如果他爹順治喜歡的是喝酒嗑藥,沉迷酒色,估計康熙無論如何也培養不出愛好學習的興趣,正是因為順治本人愛學習,且透過學習把國家治理的還算可以,所以康熙看到了父親的努力,以及努力之後的結果,所以他受到感染,就養成了學習的興趣。

現在有些家長老是抱怨孩子看手機玩遊戲,他們就沒想想,他們平時是不是抱著手機刷影片,有事沒事玩遊戲,有幾個好玩手機遊戲的孩子,家長一回家就抱著本書看的,乒乒球世界冠軍王楠,你看人家閨女那乒乓球打的……

順治在位期間,還恢復了一項中原王朝特有的制度——經筵日講。這個制度可以簡單理解為,皇帝在位時,仍然讓各種有學問的人給他講課。這項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漢武帝繼位時還是個毛頭小子,他為了儘快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不想照搬之前的黃老之術,想變的更積極一些。

於是他就請了不少學派的人來探討,最後勝出的是董仲舒背後的儒家,儒家為了推廣自己的學問,漢武帝為了更好地學習,大家就開始想辦法給皇帝開培訓班。因為這個制度有利於皇帝的能力提升,所以這項制度一直在中原王朝流傳。

就是元蒙古鐵騎入主中原之後,這項制度也沒有斷掉,因此等到順治親政,清廷基本穩定之後,就有人提出重新開始經筵日講,順治皇帝對這事也比較認可,畢竟學問這東西不能光靠閉門苦讀,有些事沒人指點,你就是把自己累死,可能也不能徹底明白其中的精義。

順治皇帝去世以後,皇位就傳給了勤奮好學且出過天花的康熙,康熙當了皇帝之後,依然是勤奮好學,而且也沿用了他父親重啟的經筵日講,當時給皇帝當老師的是誰呢?不是文藝作品中那個近似杜撰的伍次友,而是一幫在職的大臣,比如各部尚書、翰林院的官員,甚至還有外國的傳教士等等。

這些人雖然崗位和職位都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並不是只知道理論。而且和以前的經筵日講不同的是,康熙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光是聽各位老師講課,還會主動參與討論,而且康熙的堅持之功也很厲害。

據記載,在康熙平定三藩時,因為國事繁忙,所以有人就想讓皇帝休息一下,建議他暫停經筵日講,但是康熙卻堅決不同意,他認為政事軍事雖然重要,但是學習也同樣重要……因此康熙的學識一直是保持持續增長,以至於後來有人評價康熙“六經要旨,無不融會貫”、”學貫東西”,他如果不當皇帝,也會是一位博學的鴻儒。

康熙不光成就了自己,還影響了後人,他兒子雍正皇帝也比較勤奮,乾隆的學問雖然有點浮誇,但他也一直以皇爺爺為榜樣,至於後來的那些清朝皇帝,沒有一個不把康熙當做偶像,就連後世的毛教員對他的學習能力也給於了肯定。

從上述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出康熙人之所以博學的原因:

第一,他爹順治言傳身教,給康熙留下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和好制度;

第二,康熙本人比較勤奮,在興趣的引導下,做到了孜孜不倦地學習;

第三,康熙的學習方法也很好,請教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互動;

以現在的條件,你只要有這個意願,且能正確地堅持,你也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像康熙一樣博學的人,並能惠及你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