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重農抑商的政策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何古人的收入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我國基本上都是依靠小農經濟來維持國家的經濟的。因此在古代就推出了重農抑商的政策。百姓依靠種地而生,國家主要以收取百姓的稅收為主要的財政收入,因此農民收成好國家財政收入才能增多,農民收成不好,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會大幅減少。遇上災年,百姓無力繳納賦稅,國家不僅要免除災民的賦稅,還要開倉賑災,幫助百姓度過災年。因此在古代很多時候都是靠天吃飯,無論是旱季還是澇季都會出現跟多災民。

但是有一種災禍不經常見,但是一旦經歷一點都不比旱澇帶來的殺傷力小。這種災禍就是蝗災。相信很多人也瞭解過,或者經歷過,蝗災自然就是蝗蟲引發的災禍,這種蟲子其實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是很容易見的,特別是在秋天的時候。但是一旦成災就是十分可怕的了,畢竟量變產生質變。漫天飛舞的蝗蟲,用遮天蔽日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所到之處。莊稼盡毀,那一年就會顆粒無收,而且速度之快,像是風捲殘雲,到一個地方很快就將這裡的植物吃完,飛往下一個地方了。

但是我們知道蝗蟲在我們現在可是餐桌上的一道特殊的美食,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他富含的蛋白質一點都不少啊!油炸之後撒上作料價格還不便宜,為什麼古人在蝗災的時候不捉蝗蟲充飢,而是要等國家的救濟呢?

其實古人早就知道蝗蟲能吃,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將蝗蟲做成美味了,而且在,面臨旱災的時候也有人捕食蝗蟲充飢。在唐朝的德宗年間曾經就經歷過蝗災,人們也確實是捕食過皇城充飢,但是之後依然會發生饑荒。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當蝗蟲成災的時候,它們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需要進食,但是如此的數量級,需要的植物也是非常多的,因此他們來勢就像是疾風驟雨,來的快去的也快,畢竟沒人知道蝗蟲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不會來,因此也就不好找到機會捕捉。每次都是蝗蟲過去之後才發生的饑荒,這也就是古人為什麼在蝗災之後發生饑荒卻不捉蝗蟲吃的原因了。

並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