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縱橫家蘇秦經歷了什麼探究造成蘇秦悲劇結局的原因

戰國時期,風起雲湧,諸侯並起,天下呈現出分合吞併的趨勢。各個諸侯國有直接動用武力互相碾壓,也有廣納人才透過遊說謀取集團利益。蘇秦就是其中傑出的辯士之一,他憑藉超凡的外交能力,居六國相位,沒有損耗兵卒戰力即說服六國“合縱”以對抗秦國。

然而,這樣一個天才智者,最後卻以車裂之刑結束了生命。司馬遷曾贊蘇秦“其智過人”,蘇秦經歷了什麼?又是什麼讓他走向悲劇結局?

一、學師鬼谷,潦倒遇嗤

蘇秦家中主要從事農業工作。早年間,蘇秦前往齊國向鬼谷子求學,當時張儀也是鬼谷子的學生。在鬼谷子處學成後,四處遊歷,很多年也沒有取得成果,生活窮困潦倒,重新返回家中。家裡人都諷刺譏笑他不從事生產勞動專在口舌上下功夫。

遭到恥笑的蘇秦內心很慚愧,於是把自己關在家裡,埋頭苦讀。苦學過程中,他也逐漸認為自己向老師求學,又遍觀群書,但憑著這些也得不到榮華富貴,都沒有用。因此尋得《周書陰符》,苦苦鑽研。功夫不負有心人,蘇秦透過一年左右的學習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的方法,他覺得可以以此向君王遊說,為自己換得利益了。

所謂《周書陰符》相傳是姜太公所留,別名《太公》。《太公》包括《謀》、《言》、《兵》,其中《兵》即《太公兵法》,也是傳說中高士黃石公交給張良的兵書。《太公兵法》曾一度被懷疑是“託古傳道”的偽書,但1972年考古學家在山東發現《太公》竹簡,可以證明西漢時期這部書已廣泛流傳了。

學得縱橫之術的蘇秦先求見身在洛陽的周顯王,蘇秦也是洛陽人,顯王周圍的大臣對他的出身經歷很瞭解,看不起他,因此周顯王對他也不信任。第一次遊說失敗後,蘇秦前往秦國,勸秦並六國,稱帝治理天下。當時秦國是秦惠王當政,商鞅因謀反罪名剛遭車裂不久,對辯士、說客非常討厭,蘇秦遊說失敗。於是他離開秦國,前往趙國繼續勸說,仍然沒有成功。

二、合縱六國,衣錦榮歸

蘇秦到燕國後等了一年多才見到燕王,他先從地理上分析燕國與趙國相鄰,又指出燕國對外戰略上的錯誤,燕國與趙國離得這麼近卻不防備,反而憂慮距離燕國很遠的秦國。勸說燕文侯與趙國結成聯盟,安定國內。燕文侯聽了蘇秦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承諾蘇秦如果這個計策能維持燕國的穩定,必定重重報答。接著資助蘇秦財物車馬,往趙國遊說。

第二次來到趙國,蘇秦向趙肅侯分析趙國在其他諸侯國所處的位置,指出韓、魏在戰略上與趙國相互依靠,進而建議趙國組織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在對抗強秦的同時,趙國也能成就霸主事業。趙肅侯同意,又資助蘇秦前往其他國家遊說勸說。

蘇秦還在趙國的時候就聽說秦國在攻打魏國,並且還準備繼續東進。他害怕秦國打到趙國,那“合縱”之策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於是蘇秦想到自己的同僚張儀,便故意激怒引他往秦國遊說,張儀得知蘇秦的計謀後自愧不如,承諾蘇秦當政時不攻打趙國。

趙國之事擺平後,蘇秦到達韓國。向韓宣王分析韓國優勢,又陳述韓國依附秦國的弊端,韓王也決意聽從蘇秦的安排。接著又以類似的分析遊說魏國、齊國、楚國,最後六國都被勸服,形成聯盟,蘇秦被任命為聯盟長,同時擔任六國國相,顯赫尊貴無人可及。

合縱計策成功後,蘇秦準備返回趙國向趙王覆命。此時的蘇秦不比來時,車馬、行李、各國派來送行的諸侯使者浩浩蕩蕩,如同帝王一般氣派。途經洛陽時,周顯王派人清掃道路,蘇秦的親戚家人也都跪倒在他面前。蘇秦感嘆貧賤時親人看不起,富貴時都畏懼,親人尚且如此,何況一般人呢?於是散千金賞賜給他們。

剛去燕國時,蘇秦窮困沒有路費,曾向人借錢,如今富貴便償還那人百金。在隨同蘇秦一同前往各國的僕人中,有一個沒有得到賞賜,詢問蘇秦原因。蘇秦說我窮困時你三番五次想要離開,所以最後才賞賜你。從蘇秦的賞賜方式中可以看出其有恩必報的品質,面對親戚曾經的看不起和僕人三番五次想其他而去,他雖然記仇但對他們也很寬容。

三、聯盟破裂,遇刺齊國

在蘇秦的合縱策略下,秦國長達15年沒有窺伺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盟使這些國家安定了一段時間。不久後,在秦國犀首的欺騙下,齊、魏上當,攻打趙國,蘇秦受到責備。害怕遭遇殺身之禍的蘇秦離開趙國,準備報復齊國,自他離開後,合縱之約便不存了。

接著蘇秦往燕國、齊國遊說,在他的利弊分析下,齊國歸還當初侵佔燕國的領土。此時蘇秦在六國之中聲望已經很高了,縱觀中國古代史就能知道,才高者總免不了遭小人饞毀的命運,蘇秦也不例外。

盛名之下,流言四起。有人毀謗蘇秦反覆,有不軌作亂之心。蘇秦回到燕國後,燕王不再授予官職,蘇秦心中明白燕王不再信任他了,恐怕有小人饞毀。蘇秦向燕王舉例以證明清白,他說:“妻子想毒死丈夫,妾室為了救丈夫故意打翻毒酒,侍妾的行為保全了丈夫,自己卻蒙受冤屈,我就如同這侍妾一般啊!”燕王聽後對蘇秦的待遇更優。

蘇秦與燕易王的母親私通,燕易王指導組這件事後對蘇秦更好。蘇秦害怕遭遇殺身之禍,便向燕易王請求出使齊國。身處齊國的蘇秦仍是步步為燕國謀劃,勸齊王興建宮室,想在內部搞垮齊國。後來齊國大夫派人殺蘇秦,蘇秦身受重傷。臨終之際獻計齊王,最終成功捉拿兇手。

四、蘇秦悲劇的原因

第一,功利主義的價值觀。起初蘇秦遊說屢次失敗,遭到嗤笑,也是因此激起了蘇秦奮苦讀的心。從《蘇秦列傳》《戰國策》中兩段蘇秦的內心獨白都能夠看出蘇秦遊說的目的並非為了政治理想或是天下太平等,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體現出功利主義的價值觀。

正因這種價值觀,遭到家人朋友嘲笑的蘇秦更堅定了“高位多金”的理想,個人化的理想就導致蘇秦政治藍圖的模糊。在遊說秦國失敗後,即讓六國“合縱”抗秦,在當時“合縱”對六國是有利的,但真正實現並不容易,需要真真切切將各國利益緊緊相連。隨著秦國越來越強盛,六國也漸生異心,最終聯盟破裂能可預料。

第二,社會環境的影響。英雄往往是順應時代而產生,他們的經歷、結局都會受到時代影響。秦國本是蘇秦第一個前往遊說的諸侯國,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有兩個因素阻止了蘇秦前進。

一是秦國當時“羽毛未成”,國力還不夠強盛,有學者曾考證:“秦惠王剛剛繼承王位時,秦國的勢力雖然強盛,但他的實力還不足被各個諸侯國擔憂,諸侯國也沒有聽聞合縱對抗秦國的謀略。”可見當時秦國國力不足以兼併諸侯稱帝,且諸侯國也沒有打算對抗秦國,所以秦惠王認為現在時機不對,拒絕了蘇秦。

二是《史記》中提到了秦國剛剛經歷商鞅變法的緣故。秦孝公時商鞅推行的法治非常嚴格,秦惠王即位的前一年,商鞅因反叛罪被車裂。蘇秦前往遊說秦惠王是商鞅變法的第四年,惠王認為商鞅的刑法過於嚴苛,因此厭惡辯士,所以蘇秦沒有成功。

第三,言辭詭詐。蘇秦的詭詐是他謀取自身利益的手段,也是後來被人汙為“反覆之臣”的主要原因。蘇秦遊說各國的言辭實際上有規律可循,如勸說燕文侯時,先將燕國的地勢、物產一一列舉,表示燕國實力雄厚,物質條件豐富。

接著繼續分析燕國在地理上的優勢,與趙國相鄰的位置形成遮蔽,這是對抗秦國得天獨厚的條件,最後提醒燕國聯合趙國的必要性,兩者聯合才能杜絕強秦憂患。蘇秦說服其他諸侯國所用的方式與遊說燕國類似,先稱讚該國地理上的優勢之處,再分析“合縱”的優勢輔以國家面臨的危機。

在說服不同國君時,蘇秦常美化這個國家,再根據不同君主的願望採取相應的話術說服。如對弱小的燕國,蘇秦的許諾是沒有憂患,對實力較強的齊、楚國,則指出侍奉秦國會被天下恥笑,對齊國許諾“霸王之業”。然而,蘇秦言辭詭詐,他對這些諸侯國的許諾是互相沖突的,這就為後來的洩露留下禍根。

結語

蘇秦出於個人利益走上游說之路,又在時代推動下選擇“合縱”,從此不得不遊走各國之間維護脆弱的盟約。在蘇秦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往無前,也能感受到他的才思敏捷。蘇秦的結局是一般意義上的“悲劇”,但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