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嘉慶等到乾隆一死就賜死和珅,難道不怕和珅多年以來培養的勢力嗎

和珅背後的勢力,在皇權面前“吹彈可破”!表面上看,和珅一黨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朝廷重臣,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到軍事,基本涵蓋全了。他弄權的手段,一點不亞於霍光,為何霍光把皇帝玩成傀儡,他怎麼就輕易碎了呢?

其實我們只要把握歷史的一個基本脈絡,就很容易理解了:中國的帝制歷史,就是一個皇權與士族集團利益平衡的歷史,其基本走向表現為兩大特點,即中央集權和皇權獨裁。

商鞅變法後,宗室貴族勢力制衡皇權、封建勢力分割中央權力的模式崩塌,一個以中央集權和皇權獨裁為目標的帝制社會到來。

不過,秦王朝“水至清”的模式,有一個天然的缺陷,即皇權的擁護勢力缺位。皇權缺乏體系性保障,還不能做到完全獨立,中央集權僅靠秦法,也無法克服時代特徵的制約。

這樣的結構是沒辦法抵抗外來衝擊的,尤其是當皇帝個人“跑偏”時,失去糾偏能力的政治結構,抗風險能力極差。這就是陳勝吳廣一把火,就能燒燬秦帝國的原因,所謂秦法苛嚴的說法,其實過於表面化。

西漢王朝建立之初,在封建和郡縣之間搖擺,其本質就是對皇權擁護勢力的選擇問題。劉邦選擇了二者並存,客觀講,這是那個時期必然的選擇。

到了漢武帝時期,宗室勢力被瓦解,漢武帝選擇了培養儒家士族階級為“皇權伴侶”。從那時候起,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到西漢末年,士族集團經歷了高速成長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這個階段,出現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士族集團豪門化傾向,二是士族精英階層與外戚集團的融合。

王莽代漢,其實就是那個時期士族集團演化的產物,而新朝的覆滅,以及東漢的建立,則是士族豪門集團佔據上層建築的轉折期。

東漢帝國,是一個豪門集團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歷史階段,豪門集團不光控制了中央,也壟斷了地方。三國時期,正是豪門集團與新興的寒門集團之間的較量,當然,最後的收割機是門閥集團。

門閥集團其實加強版的豪門集團,他們政治軍事一把抓,又利用家族勢力壟斷國家經濟命脈。西晉和南北朝,就是門閥勢力最囂張的年代,這個時期,皇權完全淪喪。

隋唐是門閥集團遭皇權清洗的歷史階段,隋文帝、隋煬帝、唐高宗、武則天,都是對門閥集團下手最狠的牛人。唐朝中後期,豪門士族又有抬頭跡象,但門閥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朝是一個全新的王朝,靠完善的科舉制,豪門士族集團被徹底掃進垃圾堆,且再也沒有唱主角的機會。從這個時期開始,皇權真正擺脫了傳統政治勢力的掣肘,開始向獨裁方向狂奔,中央集權模式也日趨完善。

元朝的文化很弱後,本質上他們開了歷史的倒車,企圖回到宗室與皇權並行的時代,所以其滅亡很快。

明朝初期,皇權獨裁的勢頭迅猛,但不成熟的中央集權制度,給了士族集團反撲的機會。這就是明朝中晚年,“瘸腿”的內閣只能對抗皇權的原因。

清王朝是帝制時期的巔峰,中央集權和皇權獨裁有了完善的制度性保障,士族集團已經完全淪為皇權的附庸,而不是制約皇權的獨立勢力。

當然,以上表述很籠統,每個時期皇權與士族集團的關係遠不止這麼簡單,大體規律性如此而已。

在此基礎上,我們來說明和珅為何被皇權輕鬆幹掉。

首先,清王朝的決策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上,和珅的身份只是決策參謀。都說皇帝一言九鼎,其實在清王朝之前,一言九鼎的皇帝很少,因為朝政決策大全,是由政治集團利益平衡的結果,皇帝根本不可能乾綱獨斷。

秦漢時期,朝廷實行三公九卿制,以丞相為代表的外朝,可以封駁皇帝的聖旨,具有很強的行政獨立性。隋唐的三公成了榮譽稱號,九卿在三省的相互掣肘下,淪為辦事機構。

到清朝雍正時期,成立軍機處,所有的決策大權,全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上,所謂“宰相”,只是皇帝的“幕僚”,可以參與議政,無權置喙決策。

一個沒有決策權的和珅,就像一頭沒有牙的虎,威力全無。這一點可以參照東漢的宦官,看著威風,實則皇帝一句話立馬完蛋。

其次,清王朝已經失去了士族集團的利益輸送鏈,跟皇權較量的力量從集團到單兵。

清朝皇帝為何可以擺脫士族集團?因為此時計程車族集團只是儒家士子的個體集合,而不是以家族為基礎的利益集團。

豪門和門閥集團能壟斷政治,是因為他們靠選拔制度,壟斷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官場。同時各大家族之間,以通婚等模式形成利益交換,形成龐大而又複雜的利益鏈,皇權被迫墮落,跟他們進行“平等交易”。

可是科舉制的誕生,剝奪了豪門集團的特權,讓士族集團成了一群無法繼承前輩政治遺產的個體,從而斬斷了單個家族的特權延續,以及家族之間的利益輸送。

和珅再牛,他改變不了科舉制,他所能做的,無非是拉攏現有官員,排斥異己,卻做不到打造以家族組合為根基的利益集團。

毫無疑問,單兵作戰抗衡不了皇權,更何況和珅還有一批死敵。

其三,和珅從來不是政治一極,而是皇權的“柺杖”,他沒有真正的“獨立領地”。和珅臨死前曾經說,自己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他沒有追隨乾隆給他殉葬!

這話什意思呢?一是訴冤,二是懊惱。

和珅冤嗎?當然冤啊,他什麼時候有過反心?他對乾隆的忠心天日可表。想當初,乾隆帝一刻都離不開和珅,他皺個眉頭和珅就知道啥意思,沒有和珅的伺候,他不舒服。

和珅很貪,可別忘了他本質上是乾隆的摟錢耙子,自己只是順手牽羊撿漏而已,大多還沒捨得花,又“捐給”嘉慶了。

懊惱的是,假如他一咬牙跟乾隆上路了,嘉慶還能追究他嗎?

懊惱也好訴冤也罷,都表明和珅從來就沒把自己放在皇權的對立面,而是一直充當皇權的附庸、柺杖。對一個拔了牙的貓咪,嘉慶還不是想殺就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