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真實的歷史究竟如何?挖寶挖出千古奇書,專家:記載內容顛覆認知

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社會的發展,看到更多的是文明的進步。而我們在探索過去的歷史真相時,大多會根據流傳下來的史書作為主要依據,但最能證明真相的就是考古。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挖寶挖出千古奇書,所寫內容顛覆專家認知,難道歷史真是勝利者書寫的嗎?專家真的被歷史騙了嗎?

在古代並沒有官方正規、系統的考古專業,有的只是各個門派的盜墓者,甚至有的是官方的盜墓者,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出自三國時期,曹操為了貼補軍餉而專門設立摸金校尉的軍銜,派人去盜墓取財。可見三國時期盜墓情況已經處於了半公開半秘密的狀態,以至於到了西晉時期有人成為了專業的盜墓者而以此為生。

西晉咸寧五年,也就是公元279年,汲郡(即現在河南省汲縣西南)有個人叫 “不準”(讀音為“否彪”)的盜墓者,盜掘了一座王陵,進入墓穴後發現了大量了竹簡,便以此為照明之物進行偷盜。

幾天後,偷盜一空的大墓才被發覺,待官府的人趕到時,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燒光的大批竹簡。當時的皇帝是晉武帝,他知道訊息後便急忙專人去查實,後經調查發現原來是戰國時期魏襄王的陵墓,而那些竹簡則記錄秦以前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做出了統一度量衡、文字等促進文明進步的“光榮事蹟”,但同時也做出了像焚書坑儒這樣罄竹難書的惡劣行徑。據記載,除了秦史之外,其他國家的史書都被付之一炬,因此,致使秦朝以前很多歷史資料出現無法證實的空白,甚至是改寫。

經過晉武帝派出的人員整理後發現,這個竹簡的字數達到十萬之多,記錄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到魏襄王二十年為止,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便取名為《汲冢書》,後改名為《竹書紀年》,比司馬遷著的《史記》成書時間還要早二百年。

這本千古奇書的出土,上面所記載的內容完全顛覆了專家對以前的歷史認知。例如,根據《史記》上的記載,商王朝自“盤庚遷殷”後,經歷了773年後亡於周,而《竹書紀年》上面記錄的則是273年,足足差了五百年。

因此,有關專家對這“五百年”的歷史進行過分析:商朝“盤庚遷殷”後一共經歷了12位商王,這12位商王掌國773年,平均每位商王要在位64年,要知道這些商王不可能出世就稱王的,再加上有些王是傳弟未傳子,平均下來就是大部分商王的壽命要過百歲。

顯而易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反觀《竹書紀年》中273年的記載則是更為“靠譜”。由此可以看出秦以後很多歷史已經與真相脫離。

而且並不只是商朝統治一件事情值得研究,很多內容與後來的《史記》都存在異議。尤其在對周朝“共和行政”的說法有了更準確的解釋,真相為: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國的伯,名和者,攝行君位;

而《史記》等正史所載,共和行政就是周厲王被國人趕走之後,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二王同時執政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很多人都說《竹書紀年》的出土顛覆了很多對古代歷史的原有認知。

我們看到這裡時,難免會感嘆,歷史真的是勝利者所書寫,尤其在秦始皇時期,他的“焚書令”毀了原有的歷史真相,而那些秦國的史官自然會奉迎皇帝的說法,否則會就面臨掉腦袋的危險。

可以說,《竹書紀年》填補了秦朝以前的歷史空白,無疑是一本千古奇書。同時也告誡我們,對一些尚未知曉歷史的真相只能慢慢考古發掘,不能隨意推測而影響後世之人對歷史的正確分析與判斷。

參考資料:《竹書紀年》《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