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玄奘與慧能同樣是佛學高僧,為什麼對後世產生了不一樣的影響!

玄奘和慧能兩位大師都是唐代人,他們分別是慈恩宗(法相唯識宗)和禪宗的祖師,被視為漢傳佛教史上的兩座高峰。

玄奘法師(602—664),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其佛學修養舉世無雙。

他出身於名門望族,儒學世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後遍訪天下高僧,在佛學理論基礎上勤下苦功。

成年後又遊歷西域,在前後長達十七年的萬里跋涉中,見聞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帶回六百多部經典,有著異常豐富的留學經歷,而且精通梵文,被尊為當時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最大的佛教研究中心——那爛陀寺精通三藏的“十德”之一,享受上賓禮遇。

在公元642年,由印度歷史上著名的戒日王專門為他在首都曲女城(今加瑙吉市)主持召開的辯論大法會上,得到了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大乘教徒尊他為“大乘天”(即“大乘的神”);與他辯論最激烈的小乘教徒,也不得不折服在其腳下,尊他為“解脫天”(即“解脫的神”)。

一位中國的學者,以如此淵博的才識,在印度的論壇上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使在座的數千法師為之折服,這極大地震驚了印度佛教界。它不僅標誌著中華佛學已超越印度,還標誌著玄奘法師已成為世界佛學發展到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這在世界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曲女城大法會被作為一次重要的歷史事件,載入印度的史冊。

從西域回國後,玄奘法師又在唐王朝的支援下,主持譯經無數,尤其對唯識宗的精妙玄理,複雜的邏輯思辨,有著透徹的研究。他的才華和精神氣質,可以說古今罕見。

我們再來看看慧能。

慧能(638—713),出身寒微,從小以砍柴賣柴為生。在青年時代幾乎沒有接觸過佛經,也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不要說熟悉梵文,連漢字的水平也極低,甚至可以說大字不識。他生長於偏僻的嶺南鄉村,在去湖北黃梅東山寺參禮五祖弘忍之前,只是零星地聽別人講述過一些佛經如《金剛經》,但也僅僅是隻言片語。他既沒有留過洋,也沒有譯過經,是個地地道道的“土鱉”。

按說,這兩個人簡直沒法比較。

但不可思議的是,玄奘大師創立的法相唯識宗,在中國經過了短期的輝煌後,很快就被束之高閣,唐末即走向衰落,宋元以後幾成絕響。而慧能大師創立的禪宗,卻風行海內,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成為李唐以來獨步天下、歷久不衰的中國佛學思想的主體,祖國文化的各個領域,無不因其熔鑄而生機勃發。他的《壇經》,穿越千年,發揚光大,世代流傳,甚至已經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

如何解釋這一令人困惑的現象?這難道僅僅是一種偶然?

實事求是地說,慧能的確有過人之處。他最大的過人之處,不在頓漸之分,而在於他實現了佛教的平民化。這是佛教在中國的一場革命。

比如他的“人人都有佛性”的思想非常鮮明,第一次見弘忍時,他就明確表白:“

人有南北,而佛性無南北。”“獦獠與和尚不同,佛性何有差異?

”比如他的“明心見性,自修自悟”的禪法理論,認為“菩提須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心、佛、眾生,幾無差別”;比如他的“頓悟”說,認為瞬間覺悟,見性成佛,把成佛的時間、過程都簡單化;而且他認為“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能頓悟不僅簡單,而且還說明這個修行人有上上根器,有慧根,既然如此,大家何樂而不為?比如說他將坐禪修行寓於日常生活,所謂“行住坐臥,無非是禪”,“運水搬柴,無非是道”,不講外在形式,只強調內心的“無念、無住、無相”,非常為平民和大眾所喜愛。

佛教傳統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皈依三寶”,這三寶就是佛,法,僧。佛是覺,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法是正,皈依法就是“正而不邪”;僧是淨,皈依僧就是“淨而不染”。傳統佛法的解釋,這三皈依都是向外的,是外在於人的,皈依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刻苦修行的過程。

但是慧能的解釋就不同,《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第六》雲: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慾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就是說,他認為,皈依佛就是皈依覺悟,人覺悟了就不會產生妄念,從而清心寡慾;皈依法就是皈依教義,皈依教義就會遠離慾望,知足常樂;皈依僧就是皈依清淨,人就不會為凡世塵念所染。

慧能對禪宗的最大貢獻,就是頓悟成佛說,這一學說否定了自身以外的外部權威存在,使個體心性獲得瞭解脫,主體的存在高於一切。頓悟成佛說使繁瑣的儀軌和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失去了意義,“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使佛教簡單化,適應了平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慧能的禪宗並沒有要求在精舍裡結跏趺坐,也沒有要求在書房裡凝神玄思,他的頓悟是在腰間繫石臼米中完成的,是在勞作中的頓悟。這顯然迎合了最廣大的百姓民眾,成為千千萬萬辛勤老百姓的梵音。應該說,

慧能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把佛性拉回到人性,也把佛教從高高在上的天堂拉回到了人間。

在歷史上,往往越是深刻的思想,越是複雜的理論,越難抵禦現實主義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