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陰陽哲學探索系列之一百零四十三(以悶悶和察察為例)

道德經有這樣一句話,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為政治渾沌,人民淳樸忠誠;政治清晰細密,人民狡黠、抱怨。從這裡可以看出悶悶與淳淳可能不是一對反義詞,而悶悶與察察可能是一對反義詞,而且老子是主張悶悶的,那麼這裡的悶悶與察察哪一個屬於陽性,哪一個屬於陰性呢?小編個人感覺這裡悶悶可以理解為粗心一點,察察可以理解為細心一點,而粗心與細心在之前的自媒體中,小編曾經做過分析自認為細心應該為陰性,粗心應該為陽性,而且還認為細心應該是粗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為什麼老子此時還要我們在政治上粗心一點,大概是老子要政治上懂得讓權於民,這和老子一貫主張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統治者要清淨無為等觀點相一致。如果說都是要讓權於民,不擾民,為什麼同樣的行為在陰陽屬性認定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感悟呢?

小編個人感覺其中肯定還有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地方,可能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時候。在現實生活之中,這樣的時候我們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國家管得越多,老百姓要麼不知道該幹什麼,無所適從,要麼就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國家不做事,反而可能是經濟上最繁榮的時期,比方說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快被人罵死了,可是萬曆一朝卻是明朝歷史上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的時期。但是不做事不等於徹底什麼都不管,對於豐臣秀吉一幫土匪入侵朝鮮,最後去幫助朝鮮是萬曆皇帝拍板定下來的大事情。從這裡來看,不管事這種行為某種程度也是相對粗心的表現,陰陽有的時候還真的不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