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禪師釋正弘:三步一拜走完4大名山,耗時20個月,腳上繭比鞋底厚

日暮天地冷,雨霽山河清。已感歲倏忽,復傷物凋零。孰能不慘悽,天時牽人情,借問空門子,何法易修行?出自詩人白居易的《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民富貴,食無憂,所以佛法普及甚廣,眾人皆好修行,但頓悟者甚少,皆因不得其法,固有易安居士此一問。

修行之人古來有之,修行之法卻各不相同,昔日陽明先生龍場悟道曾眠於石棺之中,以求頓悟。一代宗師釋迦摩尼也曾面壁九年,才得超脫。人心,各不相同,法,因人而異,只要方法得當,條條大路都可以通往“大道”。

自古我國就有一種佛法的修行法門就是苦行,“苦行”梵文解釋為“熱”,佛教徒把受“熱”作為苦行的主要手段。依照此法修行的僧人被成為苦行僧。他們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以此來鍛鍊忍耐力和慾望。

修苦行的人是令人欽佩的,我國曾經就有一個人,被譽為國內第一“苦行僧”他用雙腳丈量四大名山,耗時20個月,腳上繭比鞋底厚。

一、受啟發三步一拜訪名山

這個人就是苦行僧釋正弘禪師,求禪師是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十分的艱難,這個難不是體力上的難,也不是打坐,參禪,忌食,禁慾的那個難,而是心裡上的難。萬事開頭難,過的一關就是心裡的關隘。

與“禪”有緣之人,輕輕鬆鬆就能過這道關,比如張至純道長,睡覺就能過關,而其他人只有羨慕的份兒,羨慕又是慾望之心的一種表現,說明那些人離修禪法門還有一段距離。這一段路程卻是十分的遙遠,苦行之法就是走過這一段路程的法門之一。

釋正弘禪師曾經就是一個修行遇到瓶頸的人,遲遲不能進入“窄門”,張頭仰望可見佛祖,觸手之處皆是虛無。凡塵慾望一直在折磨著自己,尋求不二法門迫在眉睫。

有一天他讀到墓林僧的入門的筆記,就靜下心來試著念起五音佛“南無阿彌陀佛”,從調整呼吸到打坐姿勢的糾正,果然跟以往大不相同,但是還是差點東西難以言語,也許是這個修行方法適合一些人但並不是所有的人,為什麼不去尋找自己的修行之法呢?

於是他就萌生了去訪四大名山道場祈福許願的想法,當然要去四大名山可以乘坐飛機,也可以乘坐火車亦或是走路,但這些都是常人可以做到的無法達到自己修行的目的,所以他選擇了步行,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之心所以選擇三步一拜。

於是釋正弘法師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寺廟方丈主持,主持也十分贊同他的想法,支援他的修行之法。在準備好物資和證件後就上路了,交通工具就是雙腳,還必須三步一拜,普通人別說這樣堅持一年,就連一公里也堅持不下來。

計劃的路線是從寧波大隱禪寺起香首先到達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途徑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再到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最終到達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祈願後結束旅程。這次行程要輾轉三省四山,歷經嚴寒酷暑。

二、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把走路當做修行這不是第一次,佛祖釋迦摩尼為了傳教就是從印度走路達到中國,這條路也不是最艱險的,唐玄奘的西行之路,數次幾乎葬送性命。但是對於釋正弘禪師,這條路卻是真正的“苦行”。

從一上路開始,釋正弘禪師根沒有帶錢也沒有帶食物,生死已經置之度外。渴了就喝山泉水,小溪水,餓了就化點齋飯吃,從不挑食。有時候在人海趕路,周圍行色匆匆,有時候露宿深山,以野獸為鄰,經歷風雨,不阻行程,常常“蓬頭垢面”,衣衫襤褸。

除了他眼神裡發出的那道光芒和三步一跪拜的行走方式沒有改變,其他的都在悄悄改變。他的人越來越消瘦,身上的衣服已經磨破好幾次了,額頭上的血痂破了又結了新的痂。他為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他一直光著腳走路,腳底板上起了厚厚的一層繭,比起鞋底還要厚。

路程如此的艱難,置生命於不顧,值得嗎?所以有些人十分的疑惑,時而有人詢問他去那裡朝拜,得到答案後,表面恭恭敬敬表達關心之情,背後卻是一派譏諷,嘲笑之語。比如像“瘋和尚,傻和尚,跪跪拜拜向遠方”這樣的無忌童言。

甚至有人竟然懷疑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虔誠的修行者。質疑釋正弘禪師的拜訪名山之行是造假,作秀的表演,為的是博取同情心,欺騙大眾,由於一些偏僻鄉村被假和尚欺騙過,剛開始對禪師的態度十分惡劣,不過看到禪師高尚的修為和虔誠的行為,逐漸改變了以往對僧人的看法。

行在路上,他心無旁騖,已然與世隔絕。他知道,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釋正弘法師從不懼怕什麼流言,不怕困難重重,毅然前行。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釋正弘只一心做自己的的事,別人的看法並不重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昇華。

燈紅酒綠,非吾願,錦衣玉食,是牽絆。本心自在,佛在本心。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釋正弘禪師的行為可敬,可嘆。

三、眾人齊上峨眉山,許下十一字之願

歷經一年半,終於到達峨眉山下,他由開始的單槍匹馬,到現在身後大批的修行追隨者,他們是受到釋正弘禪師苦行感染的人,釋正弘禪師說那些人給了他許多的鼓舞和幫助,他因此獲得了力量,堅持前行。

一行人,三步一拜同上峨眉山,古之未有,何其壯哉!登頂成為一種普天同慶,也是同傳法喜,所有人一同分享拜山的喜悅。眾人都想知道釋正弘禪師歷經十八個月,衝破艱難險阻,登頂後祈的是什麼願望。釋正弘禪師僅僅說了是十一個字,但是當大家聽完之後無不為之感動。

禪師說“阿彌陀佛,願大家吉祥平安!”這僅有十一字的祈福詞,是他經過了如此大的努力才說出的,表達了對大家的美好祝福和對咱們國家的美好祝願和期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佛的信奉和崇拜。

之後釋正弘禪師淡然而去,深藏功與名。

小結:

經過這次拜山修行,我們不知道釋正弘禪師有沒有開悟,但是我相信他一定找到了自己修行的法門,這對於他參禪的一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同樣他的行為也影響了社會上的一批人,讓浮華的世間之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修行者,什麼是信仰。

後來有人也萌生徒步修行之旅,其實大可不必。一首小詩說,人生原本就是苦修行,一路行來,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都讓我暗自欣喜。

濃茶的第一泡,雖有些苦澀,但是增添我對下一泡的期許珍惜遇到的每個人,因為你遇到的人終將離你而去,人的一生所為何來,誰也不知道,從出生到死去,應當是漸漸升華的修行,卻一點也不會錯。

如此說來,現在我們就在修行當中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何必再尋他法?珍惜現在就是修行。你覺得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