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鬼谷子大智慧 用愚蠢掩蓋的智慧是真智慧

神明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定義,普通人和智謀之士定義是不相同的。普通人喜歡事情的成敗歸功於天意,而智謀之士把成敗歸於謀劃。

2000年前的道家聖人鬼谷子表達他對神明的定義,鬼谷子說:“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這句話的意思,有智慧的人無論謀劃什麼事情,總是在隱秘中進行,像神道般玄妙,所以被稱作神。事情成功以後,才昭然若揭,都明明白白的顯現在光天化日之下,所有叫做明。

漢武帝晚年時,因為寵信奸詐之人,發生了誣陷太子的冤案。當時太子劉據的孫子剛剛生下幾個月,也受到了株連被關到監獄之中。

大臣丙吉也參與負責審理太子劉據謀反一案,丙吉心理知道太子劉據是被冤枉的,他好幾次為劉據申冤,都被漢武帝斥責。

丙吉知道自己無能為力了,於是就在獄中找了個女囚犯負責撫養漢武帝的曾孫,自己也對皇曾孫照顧有加。

丙吉的朋友都害怕丙吉為此遭到飛來橫禍,多次勸他不要這件事情,恐怕會引火燒身。他們認為太子劉據謀反一案是漢武帝明令確定的,應該遠離此案,不應該對劉據的孫子照顧有加。如果事情被別人知道宣揚出去的話,人們就會誣告你為太子的同黨,這不應該是聰明人該乾的事。

丙吉也深知朋友們說的在理,他也知道避禍。丙吉認為做人不能處處講究心機,沒有仁慈之心。皇曾孫只是幾個月大的娃娃,他有什麼罪過。自己不忍心才照顧有加,即使惹禍上身也無所謂了。

後來漢武帝聽望氣的人說長安城監獄有天下氣,漢武帝下令誅殺長安城監獄所有囚犯。漢武帝使臣到皇曾孫的監獄下誅殺命令時,被丙吉給擋住了。使臣知道丙吉是個忠貞不二的人,反而勸他說皇帝的命令,違抗會惹禍上身的。

丙吉不同這樣做,他說:“無辜的人尚且不能被誅殺,何況是皇帝的曾孫子呢?我不會皇曾孫被誅殺。”

使臣對丙吉說:“你對抗皇帝命令,這是自尋死路,你實在是太愚蠢了。”丙吉說:“我這是在保全皇帝的名聲和皇曾孫的命,我如果有一點私心,那大錯就無法挽回了。”

使臣沒有辦法只好回報漢武帝,漢武帝也沒有追究此事,反而對太子劉據謀反一案有了不少悔意。漢武帝下詔書大赦天下,丙吉所在的監獄囚犯,因此都活了下來。

多年後,皇曾孫當了皇帝,就是漢朝中興之主漢宣帝。丙吉從未告訴過漢宣帝自己曾經保護過他的性命,家人也認為丙吉可以以此來邀功,獲得榮華富貴。

丙吉認為自己身為臣子,做的一切都是自己該做的,沒有什麼可說的,說了不是君子作為,反而不好。

後來漢宣帝從別人口中得知曾經的過往之事,非常感動,夜不能寐。感念丙吉的恩德,封丙吉為博陽候,後來又讓丙吉做了丞相。

丙吉這個人非常厚道,不是犯了特別嚴重的錯誤,都會寬大處理,他認為如果刑法過於嚴苛,那就是有違大義了。

性情溫和,從不顯耀自己的智慧,不知情的人都認為他軟弱可欺,沒有真才實學,他也從不放在心上,更不會改變主意,又或者去與別人辯白。

有一次丙吉外出巡視,途中看到有人群毆,許多人死傷在地,丙吉問也不問,只管前行。看見有牛伸出舌頭喘著粗氣,丙吉親自上山察看,並且非常關心。

下屬官員們非常納悶,打架鬥毆你不管,卻管牛喘氣,真是不識大體,不懂的管理治國之道。丙吉說:“智慧不能亂用,亂用就算不得智慧了。治理打架鬥毆保境安民,那是地方長官的事,我又何必去插手管理。現在正是初春,牛喘粗氣,應該是氣候失調,如果不重視,百姓的生計就會成問題,國家又怎麼安定。對於這種事,我怎麼可以不重視呢?看似小事,往往是大事。當宰相應該抓住要領,才能不失其職啊!”

丙吉的下屬們,這才明白丙吉的智慧,曾經那些誤解丙吉的人,也自認不如,心理責備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用愚蠢來掩蓋自己的智慧,這才是真智慧,由小見大的智慧才是大智慧。

如果丙吉主動向漢宣帝表達自己曾經對他的恩德,並且向漢宣帝索取賞賜和高官厚祿,漢宣帝又怎麼可能感念他的恩德,又怎麼可能讓他做了宰相呢?

如果丙吉到處誇耀自己的智慧,他又怎麼治國安邦呢?他又怎麼能夠贏得別人敬重呢?所以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