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代的一位女道士,在萬眾矚目之下白日飛昇,許多史料都有記載

元794年,唐德宗貞元十年的十一月十二日這一天,蜀中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奇聞,女道士謝自然眾目睽睽之下在金泉道場白日飛昇。地方官員及附近的百姓紛紛聞訊趕來觀看,只見謝自然像風中的青煙一般,身體變輕,升入空中。史料《唐書》對此記載道:“貞元十年,謝真人名自然,於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雲氣,萬目共睹”。大文豪韓愈也專門賦詩一首,描述了當時白日飛昇的場景: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

茫茫八紘大,影響無由緣。

里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

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

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謝自然又被人們稱為謝仙姑,號“東極真人”, 四川南充人,祖籍為山東兗州。其父謝寰被舉為孝廉,母親胥氏是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氛圍中,謝自然卻是天資聰穎,從小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謝自然幼年時期體弱多病,並且不吃葷腥之物,由於唐代道教的盛行,人們相信經過修行可以強身健體,長生久視,於是她的父母決定把她送到山上的老君觀跟隨一位坤道學習道法。

謝自然也是與道有緣,她七歲便能熟讀《道德經》、《黃庭內經》等道教典籍,山上清幽的環境再加上修煉道家的養生術很快就讓謝自然的疾病痊癒了,父母又把她帶下山回家生活。十多歲的時候,謝自然決定專心修道,並用用辟穀、服氣等法修行,她不食五穀,飢餓的時候只吃一些乾果,渴了也只是喝山泉水。不久,謝自然又拜絕粒道士程太虛為師,修得絕粒、胎息的道法,她的道行更加精進。

不知不覺,謝自然在山中修煉到了四十歲,她覺得自己的修為到了瓶頸期,於是她決定出山雲遊四方。在這期間,謝自然的足跡遍佈各地的洞天福地,如青城山、峨眉山等,凡是有高人修行的地方,她都不辭辛苦去拜訪。後來謝自然聽聞司馬承禎乃是上清派茅山宗的第十二代宗師,現在居於天台山玉霄峰,於是前往拜謁。拜師期間的謝自然十分刻苦,而且對司馬承禎非常恭敬,奈何司馬承禎認為謝自然是一個坤道,很難學會上乘的道法,不想將道門秘法傳授給她。

心灰意冷的謝自然決定離開師父,前往蓬萊仙境去尋找高人,她搭乘了路過的新羅商船,在航行途中看到碧綠的海水一會變成墨色,忽然又變成硃紅色,接著又變成了黃顏色。見識了海面的奇觀後,商船航行了一個多月又遇到了一座仙島,這裡有綵鸞、霜鶴等祥瑞,花草也是香氣逼人,然後出現了幾位仙風道骨的道人。道人問謝自然意欲何往,她回答說去蓬萊尋找高人,那名道人笑道,當今真正的高人乃是司馬承禎,他的名諱已經被記在仙籍,你跟他學道去吧。

說完,謝自然返回商船,一陣大風之後,商船又啟程了,過了三天三夜,她發現又返回到了最開始出海的地方。謝自然回到天台山,把自己在海上漂泊的奇遇告訴了司馬承禎,並且對自己的離開表示懺悔。司馬承禎聽聞邊說,既然這樣,也是天意所為,我擇日便會開壇授法,將自己的道法傳授給你。

謝自然在司馬承禎的指導下終於學得上清道法,並且在蜀中金泉建立道場修行,於唐德宗貞元十年證道成真,白日飛昇。果州刺史李堅為謝自然在金泉山立下《金泉道場碑》,碑雲:“天上有白玉堂,老君居之。殿壁上高列真仙之名,如人間壁記。時有朱書注其下雲:‘降世為帝王’或為’宰輔’者。”並且謝自然飛昇之前在道場的堂內東壁上寫下了五十二個字:“寄語主人及諸眷屬:但當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並諸善心,修立福田,清齋念道,百劫之後,冀有善緣,早會清原之鄉,即與相見。”這些字跡依然儲存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