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普普通通的茶葉罐,又不是貴金屬,憑什麼敢要價近2000元?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自最嚴限價令後,麻花本以為,天價巖茶事件正式塵埃落定。

但事實上並不是。

總有一部分人,迄今還停留在天價茶榮光裡,不願清醒。

又或者說,所有從“天價派”出身的人,在嘗過天價茶的好處後,早已經學會一招鮮吃天下的精髓。

凡天價派出品,不管賣什麼東西,都要搞成天價。

雖然明令當前,市面上流通的高價巖茶,每斤不得超過6萬。

但天價派們,深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道理。

好,趕緊將天價茶下架或進行調價處理,不踩紅線。

不過,在告別了天價巖茶後,他們卻不甘寂寞。

於是乎,奇葩一幕在巖茶圈上演——天價茶落幕,天價茶葉罐登場。

標價近兩千的錫罐,標上“巖茶儲存最佳拍檔”的名義,隆重亮相。

換湯不換藥的炒作把戲,再次上演!

《2》

剛從朋友那聽說,一個裝巖茶的錫罐要賣到兩千RMB時,麻花覺得這個世界簡直是瘋了。

一個錫罐而已,既非古董,又非貴重金屬,憑什麼敢如此獅子大開口的標價?簡直是想錢想瘋了。

後來,又細看了那則廣告,更是發現問題多多。

因為對方的賣點,非常老套。

還是走“好馬配好鞍,好茶配好罐”那一套。

看到這,就讓人納悶,這不是現學現用的巖茶版“買櫝還珠”嗎?

或許,對方在推這個天價錫質茶葉罐時,忽略了一大要點。

早在年前,武夷山同業公會就發表過一封公開信。

信裡提到的內容,遠不止是反對價格虛高,還有包括反對過度包裝。

而那個天價茶葉罐,剛好將這兩點雷區都踩中。

光從這令人咋舌的高價,就能讓人質疑。

一個容量不大的錫罐扣除掉成本價,它的真實身價不知道藏有多少水分?

還有就是,過度包裝的問題。

現如今,巖茶以單獨用泡袋包裝為主流,一次一泡,不需要再裝入罐內。

除非是,自己專門買了散茶,那則另說。

泡袋裝的巖茶,除了便於沖泡投茶外,還利於隨身攜帶。

當出門約茶,以及和別人鬥茶時,帶一兩泡茶在身上倒也輕便。

試想,在巨熱無比的天氣下,有幾人會隨身背一大罐茶出門鬥茶?

且不說,因為金屬材質的特殊性,容易吸熱,室外的高溫會影響到罐內的茶葉儲存。

光是隨身出門這塊,裝進罐內的茶葉放進揹包裡,一路磕磕碰碰下。

罐內的巖茶,估計早成了碎渣沫!

所謂亮出高檔次的錫罐去和別人鬥茶,更能掙面子一說,簡直是搞笑。

《3》

今日今日,錫罐存茶的神奇功效,還能迷信嗎?

在網上搜索“錫製茶葉罐”,能跳出非常多玄學。

比方說,用錫罐存茶,保鮮效果更好;

比方說,從明清兩代開始,高階茶品是用錫罐包裝;

比方說,巖茶新茶火氣大,要放一放再喝。而按《本草綱目》記載,錫性寒,去火毒……

(將李時珍拉出來,為這個天價錫罐背書。)

但是這些宣傳賣點,經不起推敲。

茶葉保鮮一說,要訣沒別的,關鍵詞就一個——趁早喝。

包括綠茶、紅茶、巖茶等,皆不例外。

喝巖茶,不建議久存,要講究在適飲階段趁早喝茶,落肚為安。

要不然,即便是放在錫罐記憶體放,在過去兩三年甚至更久時間後,再去喝茶,茶味必然不如新茶剛褪火時那般動人。

說得再直白些,等到那時,巖茶沒有返青變味已經是萬幸。

保鮮一說,太烏托邦了。

另外,將錫罐宣傳成古代高階茶品的頂配包裝,完全屬於文字遊戲,在偷換概念。

古人還沒有見識過真空包裝法,也沒有現代化的自動包茶密封機。

當時的上流階層們,能夠選用到相對高階一些的茶葉包裝,無非是陶瓷罐、金屬罐等。

然而,陶瓷易碎,金屬耐摔。

相比下,在古人眼裡,錫罐確實能稱上高階存茶利器。

但今時不同往日,再按古代的存茶條件去神化錫罐,太過玄乎了。

最後,“錫性寒”與巖茶要褪火之間是平行線,沒有交集。

但凡是放置在陰涼、乾燥、避光、密封、清潔的環境下,武夷巖茶在焙火過程中吸附到的火氣,都會逐漸減少,風味日愈溫和。

要想讓巖茶順利褪火,關鍵要看存放時間。

而跟巖茶是裝進錫罐、裝進木箱、裝進紙箱等,沒有必然關聯!

《4》

錫罐存茶的密封性,不如紙箱好。

沒有內袋,直接將巖茶裸放在錫罐內,屬於高危存茶操作。

按這樣存茶,反而容易跑氣變味。

問題出在,茶葉罐這類容器的罐口密封難度上。

陶瓷罐與金屬罐,它們的罐壁都是光溜溜的,罐口要“加蓋”,才能密封。

因陶瓷、紫砂、粗陶罐等,它們的材質屬於易碎品,沒有彈性。

然後,在罐口設計上,思路往往是用軟墊、橡膠墊等,透過增加摩擦性,將罐內密封。

但缺陷在於,在反覆多次開啟後,容易因為橡膠圈彈性下降,導致罐口難密封。

比起陶瓷罐,金屬罐的罐口密封設計,相對要省心。

利用金屬彈性,就能卡緊蓋子。

且現在茶葉包裝設計上,為了加上一道保險,還會用到雙層蓋子密封。

不過,從存茶所需看,金屬罐裝的茶,不適合長期儲存。

一者是,當你反覆開啟罐子取茶時,密封性會下降;

二者是,大部分錫罐、馬口鐵罐等,容量有限,達不到團隊陳化所需;

三者是,即便將這些金屬罐的容量加大,存茶風險仍舊存在。在多次取茶後,罐底的茶容易因為與空氣頻繁接觸,從而跑氣。

之前在武夷山時,還聽一位茶掌櫃在給客人介紹。

“如果你想帶幾罐茶回去當伴手禮,我推薦你買二兩半罐裝的,那種一斤裝的大罐子,喝到最底下的茶容易跑味。”

所以,將錫罐這類本身金屬材質偏軟的茶葉罐,當成經久耐用品來存茶,根本不現實!

《5》

天價巖茶,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現在,突然間又冒出來的這個天價茶葉罐,實在是開歷史倒車。

就好比當年大清朝覆滅時,還有人捨不得頭頂上的辮子,改不了見人就要下跪的奴性!

一個錫罐,當定位在工藝品、藝術品時。

那大可將它當成“花瓶”,原諒它的實用性不高。

而要是,將“最佳茶葉罐”這樣的光環,安在它的身上。

並且,還標上一個令人咋舌的天價。

這就是大問題了。

如此華而不實的花瓶,用作巖茶儲存時,簡直是一大坑!

更多關於巖茶的原創知識

巖茶課堂,會返青的武夷巖茶,就是工藝不好嗎?

喝大紅袍、水仙、肉桂時,不要把巖茶的焦味,當成是熟香

巖茶存三年出酸味,這是正常的嗎?巖茶產生酸味,有三個方面原因

喝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別太迷信山場,否則喝不懂巖茶

有“茶人”說,武夷巖茶沖泡十衝之後,茶湯會釋放有害物質?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