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子貢:賜,你怎麼才來啊!孔子的學生們,你們的思想能成功嗎?

各位看官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哦

很高興與大家見面,請多多指教。

賜,你怎麼才來啊!

子貢聽聞老師病重的訊息後,匆匆從外地趕來。孔子此時已到暮年,拄著柺杖散步,看到子貢,說:“賜,你怎麼才來啊!”,子貢,名賜,摘自《史記》。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和猶太先知,釋迦牟尼齊名的幾大文明發源地著名思想家之一。然而,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思想啟蒙老師,不同的是,猶太先知,釋迦牟尼是在盡天事,而孔子是在盡人事,他的思想空前但不絕後,一大批孔子的學生和後人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同時也吸引了一大批挑戰者,當今,儒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墨家、道家、法家等一大批的挑戰者,誕生了百家爭鳴時代的到來,他們共同探討的話題集中的圍繞在了濟世上。

孔子真的可以拯救得了世人嗎?不能

孔子,到底有什麼臨終遺言,或者後事需要交代給他最重要的學生呢?

當然是他一生都在做的事情,濟世之道。孔子真的可以拯救得了世人嗎?不能,正因如此,才要努力去匡扶世人,見論語·微子。

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春秋時期的禮樂復興自孔子這一批思想家開始,“文藝復興時代”自然是百家爭鳴,現代人形成對儒家文化的尊崇,前面也講到,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漢武帝。在孔子的年代,用當時人們對孔子的看法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來自論語·憲問。大部分人不看好孔子,從論語記載的一個小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是怎樣去懟孔子的。孔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次迷路了,找不到渡口,於是孔子就讓“導遊”子路去問路,子路看到前面有兩個人在耕地。便前去詢問,這兩個人都是隱士,長沮和桀溺。長沮說:車上那位長者是誰?子路回到:孔丘。長沮追問:可是魯國孔丘?子路答:是。長沮回答:孔夫子,為天下人指路,怎麼會不知道渡口在哪?言外之意就是,你們知道路還來問我。子路於是就去問另一位,這位直接明說:天下禮崩樂壞,孔夫子去規勸天下的壞人是行不通的,還不如隱居起來,不與社會接觸。子路繼續追問,也沒有什麼結果。就回去告訴孔子,孔子聽到後,說:天下如果不是禮崩樂壞,而是一片繁榮和諧,還要吾輩幹什麼?見論語·微子。

仁愛的思想

孔子臨終囑咐子貢的核心內容就是他的濟世之道,也就是仁愛的思想。

仁是禮樂的基礎,禮樂當然不能從表面意思去理解,他們來源於人內心的美好,仁的核心也就是愛。愛,從天性中來,這種天性與西方的許多人性本惡的思想不同,更多的表現為對他人、自己的尊重,對親人朋友的摯愛。

這種現代人看似非常正確,滿分的思想,當時有人反對嗎?有,很多。所以,孔子對子貢的囑咐,當然希望他不要忘記禮樂之道,仁愛之心。子貢用自己的一生去踐行這種思想,為儒學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