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65歲陳道明再度爆紅: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從獨來獨往開始

作者:哲學君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不合群?

有個高贊回答寫道:

“因為對於優秀的人而言,社交太多,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就會降低,而獨處使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而擁有高質量的人生。”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

獅子老虎都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

01

人,越孤獨,越優秀。

最近,電視劇《流金歲月》熱播,讓65歲的陳道明再次爆紅,頻頻登上熱搜。

有人說,雖然近幾年他出現在電視上次數越來越少,但只要看到他,就能知道真正用歲月打磨出來的演技是什麼樣的。

與其說他在演戲,不如說他早已和角色融為一體。

劇中他所飾演的葉謹言,在與合夥人交談時說了一段話:

“理想主義者,有時候是很孤獨的。

馬爾克斯有句話,孤獨前可能是迷茫,孤獨後便是成長。

我們一起成長吧。”

其實這句話也是陳道明自身的寫照,儘管身處利慾薰心的演藝圈,他卻偏愛獨處的靜謐。

如今人人都想擠進名利場,可在他看來,獨處才是真正的美德。

在獨處時,自我淨化,自我調教,安靜思考,即使將來有一天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是,還是能擁有快樂。

人們常說的“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大抵就是給陳道明最貼切的標籤。

除去工作,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藝術和書籍上,給靈魂減負,讓思想豐盈。

讀書、彈琴、練書法、作畫,有時還會陪妻子一起做手工,感受歲月靜好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

文學界泰斗季羨林老先生曾評價稱:陳道明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研究生。

越厲害的人,越發不動聲色,越出眾的人,越能在享受孤獨的過程中成長。

周國平說: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站在千變萬化的時代中,學會獨處者,便能擁有自由,控制好自己的思想不被他人影響。

被稱作“斯諾克神童”的丁俊暉也是一個喜歡獨來獨往的人,8歲開始練球,15歲時就奪得世界冠軍。

很多人只知道這些光環,但卻不知道,他為了練球放棄了娛樂時間,曾經一整年都是獨自一人在練習室度過的。

別的孩子覺得他不合群,只有他自己清楚,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並非不合群,不過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孤獨,並不是性格孤僻,而是精神上的獨立。

02

40歲以後,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自由是什麼?

演員陳瑾有段話一針見血:

“人,始終都是孤獨的,不管你有家,還是有孩子,一個人一輩子始終是和自己相處。

自由就是你孤獨的站立,不依戀、不懼怕,有些事情,別人根本幫不到你,只有你自己。”

我們常常以為,只要朋友夠多,就不是孤立無援。

但現實往往是,在變幻的歲月裡,假交情讓生活變得擁擠,真朋友都快要放不下。

不久前的家庭聚會上,我見到了多年未見的一位長輩,一番交談後收穫頗豐。

聊到成長經歷,長輩告訴我:

“人,千萬不要為了社交而社交,你的時間應該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他在年輕時,做生意賺了不少錢,於是就覺得應該擴大社交圈,認識更多上流社會的人。

飯局參加了一場又一場,活動參與了一次又一次,微信加了上百人。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本以為的真性情好友,有一天會在生意上“絆自己一跤”,深信不疑的好哥們,關鍵時刻給敵對的公司做了幫手。

錦上添花的人數不勝數,雪中送炭的人寥寥無幾。

有個觀點說的很對: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髮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這位年過半百的長輩,如今再提起交友,他笑著說:“一生中能遇到1%懂你的人就夠了。”

不禁想起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丁輝,白天在律所忙碌工作,晚上回家後,看到女友送的蛋糕才想起那天是自己29歲的生日。

丁輝的一句:“都沒人記得我的生日,就你記得,真的是感動。”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過了40歲,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中,寶貴的時間應該留給真正愛自己的人。

正如作家蘇苓所寫的: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

03

後半生,做個孤獨不寂寞的人。

復旦教授陳果在一次講課的過程中,談到了她以前的一位同學。

這位同學很特別,經常會在下課之後,孤身一人走出學校,隨便搭乘一輛公交車,拿著本子記錄沿途風景。

商店、修理鋪、車站等等,再平常不過的事物在他的眼中都美好至極。

大學幾年,他早已將路過的街頭巷尾銘記於心。

後來,他又將所見所聞記錄成冊,閒暇時便拿出來看看,為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有人說,一個人待著時常覺得索然無味,難以忍受寂寞。

可若是你的內心富足,被更多的新事物所填滿,又怎會感到寂寞?

四年前,著名攝影師高木由利子偶然看到了一片自然山林十分喜歡,於是她開始學習裝修理論、考駕照,然後一個人搬進了深山。

她買下了山中的一座房屋,將屋子裡裝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在春去秋來間,慢煮歲月。

65歲的她,說起獨居的日子,感慨道:

“人最重要的還是獨立,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份事業。”

人到中年,本就是一個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摒棄了寂寞帶來的鬱悶,接近更深層次的自由。

因為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

看一部紀錄片、讀一本好書,從中尋覓人生的意義,體會獨處的樂趣;

學習美食或製作手工,收穫新技能,從而充實;

給過去做總結,給未來定計劃,自省使人自明;

進行一次大掃除,清掃房間的同時,也是在清理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

無論做什麼,都不要忘了:

做一個孤獨而不寂寞的人,讓心中住進廣闊天地。

周國平在《獨處是一種能力》寫到寂寞的三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寂寞,安心建立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等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誘發出關於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從此刻開始,學會獨處,給生活留白,你將會發現,這篇土壤還會結出甘甜的果實。

獨來獨往,亦有風景可觀;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亦是清歡。

點個“在看”,願你自由隨心,閱盡繁華,迴歸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