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三苗:卿本佳人,奈何成蠻?

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是認遠古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為始祖。實際上,與炎帝和黃帝同一時期,還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傳說人物——九黎部落聯盟首領蚩尤,也是華夏文明重要源頭之一。

九黎即九夷,是遠古時代生活在黃河下游的九個部落。九黎每個部落又有九個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個個本領非凡。九黎部落較早便進入了農業社會,其生產力水平比中原地區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更為先進。九黎興盛之後,逐步向西擴張。為爭奪適於牧放和耕種的中原地帶,九黎部落與生活在黃河中下游的炎帝部落發生了激烈衝突。九黎部落聯盟首領蚩尤,是傳說中的戰神,據說有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炎帝部落屢戰屢敗,只好求助於黃帝部落。於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起來對付蚩尤。經過一場天昏地暗的大戰,蚩尤兵敗被殺,史稱“涿鹿之戰”。

蚩尤死後,大部分九黎族眾臣服於炎黃部落聯盟,逐漸融合於華夏族群。少部分則向南遷徙,逃亡至今湖北漢水流域,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新的族群——三苗。其後跨越長江,逐步向南發展。強盛時,三苗族群的活動範圍北至荊山,南及衡山,東臨鄱陽,西連洞庭,大致包括江漢平原和洞庭湖、鄱陽湖之間這片地區,即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之地。

中原的華夏族群到了堯舜禹三代時期,多次南征,長期與南方三苗部落發生大規模衝突。華夏部落聯盟征伐三苗的理由是:三苗部落拒絕遵從華夏族群的宗教習俗,不肯以德治國,以善化民,而是繼承了蚩尤的陋習,實行嚴刑酷法,濫殺無辜。出師的名義看上去冠冕堂皇,但引發戰爭的直接原因卻是華夏族群內部的權力鬥爭。

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堯在位晚期,挑選以品德高尚著稱的女婿舜作為接班人,導致了長子丹朱強烈不滿。堯有十個兒子,丹朱為其嫡長子,因出生時全身通紅,故取名“朱”。丹朱腦瓜子非常聰明,據說是史上圍棋第一高手,但其性情剛烈,脾氣暴躁,缺少政治智慧,所以堯認為他不適合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為確保權力平穩移交,堯將丹朱封到了偏遠的丹水流域,以避免他滋生事端。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舜圖謀篡奪帝位,故意在堯的面前誹謗丹朱,挑撥其父子關係。堯聽信舜的讒言,於是將丹朱放逐到丹水流域。

丹水即今漢江支流丹江,位於陝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處,往南便是三苗之地。丹朱到達封地後,一氣之下投靠了南方三苗族群的驩兜部落,並煽動三苗部落對抗中原華夏部落。堯早就想征服三苗,得知丹朱竟串通三苗反叛,立即揮師南下。雙方在丹水流域展開激戰。由於華夏部落有神射手大羿助陣,三苗驩兜部落一戰即潰,首領驩兜被俘,丹朱則逃往三苗之地南部。

丹水之戰後,驩兜被流放於崇山(在今湖南張家界市境內),其部族後來演變為南蠻中的五溪蠻(又稱武陵蠻)。被俘的三苗族眾,則被遷徙到了三危(在今甘肅境內),後來演變為西戎。此外,公開反對堯傳位於舜的共工和鯀,也遭流放。共工部落流放於幽陵(今河北北部一帶),後來演化為北狄。鯀部落流放至羽山(今蘇北與魯南交界處),後來演變為東夷。

雖然驩兜在丹水戰敗,但長江以南的三苗部落仍具有一定實力,並繼續與中原為敵。堯死後,舜接任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對三苗採取招撫政策,不過收效甚微,三苗部落始終叛附不定。舜在位第三十九年,與三苗的衝突再次爆發。舜親自率軍南征,跨越長江天險,一直追擊到了三苗之地最南端的蒼梧(今湖南永州寧遠縣九嶷山)。由於是孤軍深入,舜在蒼梧遭到了流亡三苗的丹朱的頑強抵抗。最後,丹朱戰敗被殺(一說是自殺),舜也因為長途奔襲過於勞累,突發重病不治身亡(一說是戰死)。傳說丹朱葬於蒼梧山之北,舜葬於蒼梧山之南。因蒼梧山有舜帝陵,故當地被稱為零陵。零陵是永州的舊稱。

此外,洞庭湖中的君山島上,也留下了一個悽美傳說。舜南征時,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都是堯的女兒)隨軍照料他的生活。當時正值夏季,天氣十分炎熱,為快速追擊南逃的三苗,舜將娥皇、女英留在了君山島上。舜的死訊傳到君山,娥皇、女英悲痛欲絕,抱竹痛哭。淚染青竹,留下紫褐色斑點,遂成斑竹。最後,二女淚盡而死,化為湘水女神。今君山島上有二妃墓、湘妃祠等景點。

舜死後,禹繼任華夏部落聯盟首領。經過堯舜兩代不遺餘力的打擊,三苗族群勢力大大削弱,但並未完全被殲滅。禹即位後,終於迎來了一個征服三苗絕好機會。當時,三苗之地發生了大地震,天崩地裂,氣候異常,連降血雨,夏日結冰,五穀不熟,各種奇怪自然災害層出不窮。災情之嚴重亙古未見,人們驚恐萬狀。禹於是乘機對三苗發動大規模進攻。戰爭十分慘烈,三苗部落屍橫遍野。倖存者被迫逃入大山中避難。被俘者成了華夏部落的奴隸。從此,三苗族群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不過,儘管三苗作為一個族群被徹底瓦解,但其遺裔仍在湘中和湘西大山中生活繁衍。到了商周之際,三苗後裔與其他部落融合形成的新族群重新在南方地區崛起——他們被稱為荊蠻或南蠻。今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即是三苗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