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放低自己,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開始

作者:洞見Allergy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梁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大學教授寫了一書稿,投給某出版社,見數月沒有迴音,便寫信去催。

內容只一句話:“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

但下面的落款卻有20多個頭銜,佔了大半頁紙。

編輯看了,先用大半頁紙抄了這20多個頭銜。

但正文裡同樣也只有一句話:“水平不夠,恕不能用。”

梁衡感慨說,想來這編輯回信時,內心一定很厭惡與輕蔑。

編輯看的是來稿質量,而不是名氣,可他偏偏把頭銜身份列了一大串。

張揚源於淺薄,謙遜基於厚度。

學會放低自己,是一個人最高階的修行。

01

放低位置,認清自己

王陽明說:“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

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不能狂妄。

做人最可怕的,是高估了自己的位置。

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畫師四處求學,最後無功而返,到寺廟找禪師解惑:

“我四處求學,向各個畫畫很出色的人學習,卻並沒有學會多少東西。”

禪師聽後,讓他畫一幅關於沖茶的畫。

畫好後,禪師說:“你畫得不錯,只是茶壺和茶杯放錯了位置。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

畫師聽了,笑著說:“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杯在茶壺之上的道理?”

禪師聽了,也笑了:“原來你懂這個道理啊!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壺還要高,茶怎麼能注入你的杯子裡呢?”

畫師聽後恍然大悟。

詩詞《七古·手莫伸》有言:“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

越是自傲的人,越無法正確認識自己。

一個人只有放低自己的位置,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精進自己。

正如鈴木俊隆所說:“技藝的真正秘訣,是要永遠當一個初學者。”

放低自己的位置,不是自卑,不是怯懦,而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開始。

02

放低身段,贏得尊重

看過這樣一段話:

“放下身段,絕不會使高貴者變得卑微,相反,它倒更能增強人們的崇敬之情。

這樣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地紮在大眾這塊沃土之中。

哪能不根深葉茂,令人敬重呢?”

一個人越有本事,越善於放低身段。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中,蔡元培為了請陳獨秀三顧茅廬,希望他能來北大任教。

第一次拜訪時,陳獨秀婉拒了他。

蔡元培好像早有預料,耐心地說:

“你不要急於推辭,事出突然,可和親友再議,我求賢心切,想一心一意請你,想和你一起為中國,為中國教育做點事。”

第二次拜訪時,陳獨秀因前一天與錢玄同、劉半農喝了不少酒,很晚才回到旅館,第二天遲遲沒起床。

蔡元培見門窗緊閉,就默默坐在陳獨秀房門外等待,儘管當時天上正飄著大雪,天氣極寒,但他沒有任何抱怨。

作為北大校長,蔡元培絲毫沒有架子,他的這份堅持,最終打動了陳獨秀。

第三次他打著傘,再次冒雪前來時,發現陳獨秀一早就把門簾開啟,暖爐燒好,茶煮好,坐在椅子上等他來。

倆人一個在門外,一個在屋內,默契地相視一笑 ,這一笑勝過千言萬語。

在真正的歷史中,蔡元培不止三次前來拜訪陳獨秀。

除了陳獨秀,蔡元培請“木匠”齊白石入北大講學一事,也曾一度傳為佳話。

在當時,齊白石尚不是名滿天下的國畫大師,很多畫界人士都知道齊白石曾經幹過木匠,對他不屑一顧。

但蔡元培看中他的才華,破格邀請他來北大講學。

正是蔡元培這種三顧茅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吸引了大批學界名流,一時間北大人才濟濟。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無論一個人多麼優秀,若是端著架子,便會引來別人的反感。

唯有放下身段,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才會贏得別人的認同和尊重。

古人云,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放下身段,不僅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能力。

03

放低姿態,越走越寬

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裡,有一尊“跪射俑”,被稱為鎮館之寶。

它是唯一一個儲存完整,無需修復的兵馬俑,衣紋髮絲清晰可見。

歷經兩千年的歲月風霜,為何還能儲存得如此完整?

得益於它的低姿態。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結構,遇到棚頂坍塌時,最先受到衝擊的會是高姿態的陶俑。

其次,跪射俑作蹲跪狀,重心在身體下方,穩定性比立姿俑好多了。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人其實也和這跪射俑一樣。

只有放低姿態,才能拔高生命的層次。

東漢初年“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馮異,協助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

雖然身居要職,名聲顯赫,但他在路上遇到其他將領時,不管對方職位高低,戰功如何,都會吩咐手下把自己的馬車駛開避讓,待他人走遠時再上路。

劉秀帶領眾將領打仗,每結束一場戰鬥,將士們都喜歡聚在一起,炫耀近來殺敵是怎樣的威猛。

每當這時候,馮異就會獨自躲到大樹下,靜靜思考著這場戰鬥中的得失。

正因如此,劉秀對馮異非常信任。

即使有人上書,稱馮異權勢過重,劉秀也毫不在意。

甚至還安慰他:“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我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古往今來,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免不了在如日中天之時慘遭禍患。

馮異能夠穩步上升,長保富貴,是因為他懂得收斂鋒芒,放低自己。

汪國真曾說:“格局越大的人,往往把自己的姿態放得越低。”

姿態越低,越能顯示一個人胸懷和氣度。

有人曾問蘇格拉底:“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他說:“三尺。”

那人覺得不可能:“人都有四五尺高呀。”

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身高三尺以上的人要能夠長久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學會低頭啊!”

所謂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放低自己,世間的力量才會向你匯聚。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