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讀的書越多,就越看不起周圍的人?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個進入大學不久的大學生說自己平時很喜歡看書,但是書看多了感覺在人際交往上出了問題。他先是感覺與周邊的人格格不入,認為他們什麼也不懂,無法深入交流,漸漸地又開始認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很俗,認為周邊的人所作所為都是可笑的。他很困惑,究竟是自己真的因為讀書比較多而超越了周邊的人,還是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姿態太高了?

我的文章向來喜歡講真話,當然真話比較難聽,其實“看不起”周圍的人並不是讀書的緣故,沒有任何一本書會讓人去如此“卓爾不群”,而是大機率這位大學生本身就看不起比人。換句話說就是讀書讀得有點“跑偏了”。

胸懷沒有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擴大,反而氣量越來越小,格局越來越小,以自己並不廣闊的知識和境界去輕易的看輕他人,顯然並沒有讀懂書裡面的內容。真正的讀書,不應該看不起周圍的人,而是應該看懂他人。讀書的氣量用古人的話來說叫做“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其中的含義,可以細細品味。

古往今來,真正能夠把書讀透,把學問流傳於世的人從來沒有輕易的看不起他人。比如著名詩人白居易,《墨客揮犀》裡稱:白居易每作一首詩,都要給不識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聽懂的,就要,聽不大懂的,就改。這樣一個當時的文豪,一個官員,沒有看不起不識字老太太,而是把對方的評價標準作為自己詩歌修稿的依據。真的要比那些喜歡故弄玄虛的人強太多了。

我們建國以來那些大科學家,奠定了國家科技發展的基礎,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樑,這些人所讀的書恐怕沒有人敢說讀得少,但是他們從來也沒有輕易去看不起普通民眾,不少人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餘,還要做著科普工作。相比之下,我們如今一些高校“教授”,比如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懶惰愚蠢,不值得尊重”,這樣的人才真是把書“讀到狗肚子去了”。

況且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所讀的書根本不值得一提。蕭伯納曾說過:好書讀得越多,越讓人感到無知。如果讀幾本書就讓人感到自己“無所不知”,這讀的不是書,而是“毒雞湯”。

人生何其短暫,知識何其廣闊,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思考中,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無知,讀書越多,越會謙卑的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會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欠缺。對大部分人來說,究其一生的努力,也不過是在個別領域有所突破,而這已經是極為難能可貴的了。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在某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是極其無知的。這也是為什麼個別大學教授往往會發出很可笑的言論。

有些人讀書能夠成就為經天緯地之才,為國家為世界做出巨大的貢獻,卻依然謙虛地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的人只是懂得“茴”字的三種寫法,就飄飄然以為自己成為了人上人。這樣的人雖然看不起周圍的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偏偏以自己的傲慢和輕蔑,來希望獲取他人的關注和讚美。越是傲慢,越是對別人的誇獎甘之如飴。歸根到底還是內心空虛,缺乏自信罷了。

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會讀書。讀萬卷書自然是好事,但是更要懂得讀書不能與實踐相脫離。很多書本的知識和理論固然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沒有結合真實的狀況,完全照搬理論,只能是“死讀書”。書裡面的道理在作者特定的環境下是成立的,但是絕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古人才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今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