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會作假?古人:好好看看上面那個印,怎麼造啊?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會作假?古人:你好好看看上面那個印,怎麼造?

在古裝影視上,我們經常看到揮金如土的大財主拿著大把的銀票揮霍、炫耀。我們不禁要問,那紙做的銀票靠譜嗎?不會是假的吧,畢竟古代防偽技術很弱後,而事實上古代確實發生過銀票作假案,但隨著防偽技術的逐步完善,基本上杜絕了作假的可能,不信你看看古代真正的銀票上的那個印,看怎麼造?

自從北宋年間,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最早只是用來做存根,後來發現很好用,便於攜帶交易,就逐步推廣。後來,宋朝政府先後印刷發行的紙幣種類有交子、錢引、關子、會子等幾種型別,還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

在紙幣剛誕生的宋元年間,造假活動也一度到了非常氾濫的地步。為了打擊假幣, 宋元明清各朝代都制定嚴酷刑罰,後來紙幣的上面就印著:“偽造者處死,首告者賞鈔五錠銀子”。可在鉅額利益面前,鋌而走險的大有人在,直到明清時期開始逐步消失。囂張的偽造紙幣的犯罪活動為什麼戛然而止,到底採取了什麼防偽措施,大致有以下這幾種方法:

一、控制印鈔材料

宋代時,負責制鈔的官員發現,川紙光亮潔白、經久耐用且工藝複雜,一般難以偽造,於是“楮皮”川紙就成了印鈔的專用紙,民間是禁止採購的。清代發行紙幣用紙主要用高麗紙(外省流通)和白色臺箋紙(京票)為原料。

二、精美的圖案和套印

古代紙幣印製圖案都十分複雜,印精細的花紋,紙幣圖案以房屋、花鳥、人物居多,或者是採用名家的字畫等;清代寶鈔以更是以龍的圖案居多,外做花紋邊欄,因圖形複雜,作假者不易模仿;為了安全防偽,銀票用紅、藍、黑等色,這大約就是雙色及多色套印的開始。

三、多重印押防偽

古代的紙幣特別是最早由私人發行的交子,在印製和使用當中必須經官方認可,即官方將收到的錢數記在交子上,經簽押後,方可做現錢使用。流通時,朝廷發給各省府縣錢莊各留一印記,最後錢莊發給民間再留一印記,雖說手續繁瑣,卻也可以最大程度杜絕造假。

四、頻繁更換票版

古代偽鈔製作猖狂,政府只得以更換票版。像元鈔最開始是用木版印製的,後來換成了銅版。鈔版使用一年後,就更換新版,並銷燬舊版。

五、密押技術

清代的晉商採用了密押技術以防偽,例如日升昌票號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間總共換了三百套密押。據史料上記載,沒有發生過一起被冒領的現象。

六、民間設立辨鈔人

各地官府都在錢局設有辨鈔人,專門負責識別銀票真假,普及有關知識,並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在我國古代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歷史背景下是一種很有效的辦法。

七、防偽印章

明清時期的晉商為了防偽採用的辦法更絕,專門設計了微雕章,微雕內容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完整的一篇,是三百四五十個字,雕刻很精細,這種微雕章的防偽功能屬於微雕防偽,需要很高雕刻水平才能雕刻出,特別是在雕刻時,還故意刻錯幾個字,讓想模仿的人難上加難,能做出此印章者,恐怕當世無幾,就是本人也很難復刻,這讓很多偽造銀票者望而卻步。

本文和圖片為從網路及書籍整理而成,與諸君分享,如大家有更好的意見請留言!

參考資料:銀票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