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廣東龍門縣一古村有一塊"傳家寶"碑刻,據聞跟江門陳白沙有關

龍門縣西南的馬頭崗村儲存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數首詩詞,書法蒼勁有力。碑刻體型不算大,卻被當地人視為“傳家寶”,並世代引以為榮。到底是什麼來頭?

原來,碑刻的內容是該村明代一名叫劉崇信的學子,從相鄰的江門地區求學歸來時,他尊敬的老師陳白沙贈予給他的4首送別詩。出於對恩師的敬重,劉崇信將詩詞鎸刻在一塊石碑上,時刻激勵自己刻苦治學,並在數百年來數代傳頌。

對於馬頭崗村來說,石刻的儲存有兩大意義,一是體現了劉崇信與陳白沙恩師的深情厚誼;石刻中其中兩句詩是這樣的:“送君高處望,天與帽簷齊”,意思是說,與學生您分別後,我依依不捨地在高處久久遙望,直到天光黯淡了才離開。由此足見二人的深厚感情。二是石刻作為該村崇文重教的鮮活標誌,激勵著該村學子孜孜不倦地讀書拼搏。

陳白沙,原名陳獻章,廣東江門人,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我國儒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陳白沙倡導的“學貴自得,學貴知疑”的教育思想,對後世文教發展意義深遠,他認為,求學首先要求“自得”,主張透過啟發學生的自覺性去獲取知識和培養人格,而不是被書冊典籍所束縛。他的教學思想對整個明代文人精神的價值取向和學風轉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據聞,劉崇信在遇見陳白沙之前,經歷了兩次科舉考試落第,心灰意冷,後在陳白沙的教誨下,心境得到改變,更加刻苦研讀並考取功名,為國家建功立業。

據聞,龍門設縣前後正是陳白沙學說灸熱之時,由於龍門與江門距離較近,陳白沙的多名學生也來這裡設館講學,這更加激勵著歷代龍門學子發奮進取,龍門因此成為文興之地。陳白沙的教育思想,不單對龍門和江門地區的影響甚大,甚至對整個嶺南地區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龍門縣南崑山的毓秀山川滋養著一方百姓,也孕育了龍門厚重的文化底蘊,數百年來,名家大儒的文泉澆灌,龍門士子的奮發進取,都賦予這片萬山之地文化的榮光。

網友們,你們參觀過聽說過這塊碑記故事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不嫌棄的給小編一個贊,你的支援是小編勤奮創作的原動力!誠謝!

想了解廣東更多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歡迎關注“行走廣東”,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本文屬“行走廣東”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