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七君子圖》:從七友到六逸再到七君子,終於綻放了其藝術魅力

竹子有很多用途,竹筍可以食用,成年的竹子可以坐竹筏、房子等等,現代社會用到竹子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杯子、筆筒、筷子等,但在中國,竹子除了其本身的價值之外,還是一種文化象徵,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可見竹子在中國的地位。

仔細翻閱詞典或者詩集,就會發現關於竹的成語和詞彙有很多,比如勢如破竹、青梅竹馬、胸有成竹等等。有關竹子的詩集也很多,比如《竹山詞》、《竹坡詞》、《竹枝詞》等等。還有以竹命名的組合——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還有畫竹子出名的畫家,比如清朝的鄭板橋就是以畫竹聞名天下。

而蘇州博物館的《七君子圖》則是竹畫中的上上之作,請注意,《七君子圖》並不是一幅畫,而是七幅畫,囊括了元代書畫名家趙天裕、柯九思、趙原、顧安、張紳、吳鎮這六人的同主題畫作,實屬難得。畫芯全長約十米,寬三十六點五釐米。卷中六人所繪之竹,雖形態筆法各異,但都以簡潔的筆墨營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

雖然大家都很少聽聞這六個人,但都是元朝著名的畫家,而《七君子圖》中有兩幅目前孤品,那麼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了。曾有國內的頂級鑑定大師鑑定欣賞過《七君子圖》,斷定其價值逾億。當然《七君子圖》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畢竟錢沒了可以再賺,而這這組圖畫如果沒有了可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幅《七君子圖》有據可考的是蘇州顧氏過雲樓收藏,顧氏過雲樓是近代聞名於世的書畫、古籍收藏之所,享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的美譽。過雲樓始建於清同治十二年,其修建者顧文彬,清元和(今蘇州)人,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任浙江寧紹道臺時,在蘇州城鐵瓶巷內建過雲樓並其後花園怡園。一落成,顧文彬便告病辭官,迴歸故里,憑畢生之力,鍾情於古書畫的收藏,廣藏大量晉唐明清名家書畫,這幅《七君子圖》就是其中貴重的一幅。

顧家也為《七君子圖》做了收藏的考證,康熙年間的收藏家繆曰藻在《寓意錄》中最早記錄了一張名為《竹林七友》的長卷,應該就是《七君子圖》,一個沒有留下名字的收藏家把元朝趙天裕、柯九思、趙原、顧定之、張紳五位大畫家的墨竹逐一收裱在同一長卷中,柯九思與顧定之各二件作品,一共七件,得名“竹林七友”。這個時候的竹林七友雖然也是七幅畫,但是跟現在的不一樣,到了乾隆時為喬崇修所藏,但顧定之作品已經遺失了,於是更名為《竹溪六逸》。後來幾經輾轉,顧麟士從另一位藏家李蘇鄰手中購得了這張長卷後,同時又得到了一張吳鎮的墨竹橫幅,尺寸悉合,取以配入,這張圖又從“六逸”長成了“七友”,故今得名《七君子圖》。

建國以後,顧氏後人在動亂的十年曾多次表達捐贈過雲樓收藏的文物給蘇州博物館,但是由於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此事一直未達成,到了最混亂時期,考慮到文物的重要性,顧氏後人強烈要求蘇州博物館接收文物,為了保護這些文物,蘇州博物館接收了該批文物。

直到1992年,政策有了變化。考慮到這幅畫的珍貴性,蘇州博物館向國家文物局彙報了這件事情,國家文物局對畫做了鑑定,鑑定為一級國寶,並且由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

​2006年,蘇州博物館重建後開館,重新收集民間文物也成了重中之重,對於這幅畫,蘇州博物館也跟顧氏後人多次溝通,顧氏後人終於答應有償捐贈文物,這幅《七君子圖》也找到了真正的歸宿。

而這《七君子圖》能夠流傳接近千年而沒有損壞,對於後世子孫來說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為什麼竹子能夠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呢?

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徵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徵,而畫竹則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畫種。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松象徵常青不老、竹象徵君子之道、梅象徵冰清玉潔。

竹子是君子的象徵,而名家畫的竹子則更加有價值了,《七君子圖》成為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七君子圖》是唯一一件除了兩塔文物之外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