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零部件短缺,大眾雷諾部分工廠停產,全球汽車產業鏈衝擊有多大?

由於烏克蘭局勢升溫,多家車企決定謀求新的出路。

2月26日,德國大眾汽車、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以及輪胎製造商諾記輪胎在內的數家歐美車企陸續宣佈停產或轉移產品線的計劃。

地緣局勢讓車企感到焦慮,很重要的原因是相關區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及新車生產計劃受阻。

除此之外,現如今歐美對俄羅斯進行的經濟制裁,或會對全球汽車產業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

據悉,

俄羅斯是包括鈀和鎳在內的幾種汽車製造關鍵金屬全球最大的供應國之一,同時,它也是眾多汽車製造基地的所在地。

俄羅斯在汽車製造供應鏈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此有行業分析認為,若俄羅斯受到新的制裁,當地的汽車生產商不得不轉向其他地區的供應商,或會面臨更高的成本。

“汽車市場是非常典型的全球化產業鏈,尤其是在智慧化、網聯化和電動化等趨勢之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會更加深入。”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案例中心研究員錢文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是否會面臨動盪,還得看地緣局勢進一步的發展。

車企擔憂損失擴大

近期,在俄羅斯設廠的幾家歐洲汽車製造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表示,由於在烏克蘭生產的零部件遲遲不能到位,兩家德國工廠將停產幾日。無獨有偶,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也表示,由於零部件短缺,將在下週暫停俄羅斯汽車組裝廠的部分業務。

此外,部分車企也開始考慮到在俄羅斯可能面臨的經濟制裁。賓士發言人透過郵件表示,賓士在與俄羅斯的商業活動中會對可能的制裁措施加以考慮。

車企們都在籌謀著如何度過這次“難關”。它們都有著一個共同點——與俄羅斯市場保持著緊密的聯絡。

早在2009年,大眾汽車就在俄羅斯卡盧加設汽車製造廠,當前約有4000名員工;梅賽德斯-賓士也於2017年投資2。5億歐元在俄羅斯設廠;寶馬集團同樣投資了俄羅斯市場,並在幾個月前將它與俄羅斯汽車製造商即將到期的合作伙伴關係延長至2028年。

相比之下,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受俄羅斯市場的影響更為顯著。根據花旗銀行的資料,這家汽車製造商有8%的核心利潤來自俄羅斯。另一方面,雷諾還控股俄羅斯最大汽車生產商伏爾加(Avtovaz)。

對於車企紛紛到俄羅斯投資設廠,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俄羅斯的整車和製造覆蓋到東歐,相當於整個汽車基地。”他認為,車企們競相進入俄羅斯市場既是為了搶佔這一重要市場,也是為了增加它們在東歐的營收。

歐洲企業協會(AEB)資料顯示,在俄羅斯汽車市場,2021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市佔率達到38%,另外現代汽車集團約為19%,大眾汽車集團為9。5%,豐田汽車為8。6%。

儘管這些車企在擴大俄羅斯市場份額上做了不少努力,但當前俄烏局勢的進展還是讓部分車企萌生退意。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集團執行長Carlos Tavares就表示:“如果西方制裁干擾我們在俄羅斯生產,公司將準備把這些生產轉移到其他工廠,或者我們就自己做出限制。”另外,芬蘭輪胎製造商諾記輪胎也表示,正在將一些關鍵產品線從俄羅斯轉移到芬蘭和美國。

對此,錢文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車企們最擔心的是地緣局勢進一步惡化,使它們在當地的生產蒙受更多損失。

產業鏈影響或將持續數年

車企們的擔憂不無道理。照現在來看,歐美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將對汽車製造業造成阻礙,首當其衝的就是零部件的進口。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由於俄羅斯製造的汽車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零部件來自國外,包括美國,因此在制裁實施期間,在俄羅斯的組裝廠可能很難繼續運營。

對於這一觀點,張翔向記者表示,美歐將部分俄銀行排除出SWIFT支付系統後,在俄羅斯的車企可能將很難從國外進口汽車零部件,那麼俄羅斯的汽車生產很大機率會停止。“汽車是供應鏈整合,缺一個零部件都會影響汽車組裝交付。”

實際上,烏克蘭局勢升溫的影響逐漸延伸至整條汽車產業鏈。

據悉,俄羅斯是鈀、鎳、鋁等金屬材料的輸出大國,其中俄羅斯生產的鈀約佔全球產量的40%,鎳礦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約9%,而鋁的產量約佔美國總進口的10%。

這些金屬材料在汽車行業中均有不同的用途。其中,鈀普遍用於汽車的催化式排氣淨化器中,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行業對鈀金的需求佔到全球總需求的85%;鎳是電動車動力電池製造的上游關鍵原料;鋁是當前汽車產品主要用材中除鋼以外佔比最大的材料之一。

在地緣衝突的背景下,貴金屬價格也因此經歷波動。據中信建投證券資料,2022年年初以來鋁鎳鈀價格分別上漲20%、17%和30%,未來價格可能繼續上行。

“像鈀、鎳和鋁等貴金屬,都是與汽車相關的重要原材料,上游價格的不穩定也會給生產製造帶來影響。”錢文穎向記者表示,從短期來看,價格的波動會影響車廠的交付速度,尤其是電動汽車市場,這兩年正是從早期使用者市場往主流使用者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但同時,她認為,漲價潮大機率不會演變成長期。

面對當下的狀況,已經有車企選擇改變生產計劃或尋找替代的供應鏈。張翔向記者表示,車企尋找替代的供應鏈需要時間,在此之前,若供需問題未能緩解,汽車的生產成本將會增加。“

地緣政治因素對全球汽車產業鏈造成的影響,或許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他向記者預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