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漢陵考古隊:漢文帝霸陵不會發掘,將以保護為主

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確認為漢文帝霸陵的訊息近日持續引發高度關注。

多年來,考古工作者一直圍繞文獻記載的“鳳凰嘴”尋找漢文帝陵墓,此次確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的依據是什麼?而按照我國現行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針,“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是考古行業的基本行規,漢文帝霸陵後續的考古工作將如何開展?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近日表示,目前漢文帝霸陵不會進行發掘工作,將以保護為主。

漢文帝劉恆,“以眇眇之身託於天下君王之上”,即位僅二十三年(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在位),卻開啟了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據《史記》載,漢文帝對於厚葬的態度“甚不取”。多年以來,關於劉恆霸陵究竟在何處,一直是考古界的迷思。

“因為漢文帝以山為陵,不起封土,後世一直找不到他的墓葬,從東漢到宋朝都沒有文獻記載漢文帝陵墓的資訊。直到元代學者編的一篇《長安志》的文獻中,首次提到漢文帝陵墓在“鳳凰嘴”的說法,不過只是推測,並沒有證據證實。之後的700多年以來,後世一直沿用了這個說法。”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說。20多年來,考古工作者一直圍繞“鳳凰嘴”尋找漢文帝陵墓。

據馬永嬴介紹,此次確認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霸陵是一系列的證據鏈構成的。首先,是從位置來講,它離竇皇后陵比較近;第二,它有四條墓道,是帝王級別的;第三,有大量外藏坑,這也是皇帝墓葬的特點,坑裡出土的官印、陶俑都是級別非常高的陪葬品;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證據是,考古人員在竇皇后陵和江村大墓的周圍發現了一圈更大的夯土院牆,形成了一個大陵園,將皇帝和皇后圍在了一起,而漢代陵墓特徵就是皇帝和皇后葬在一個陵園內。

馬永贏曾專門就漢文帝霸陵選址做學術研究,並撰寫《漢文帝霸陵選址研究》一文刊登在《考古與文物》。他在文中提到,漢文帝霸陵放棄渭北祖陵區,選址白鹿原的原因不是因為受到”昭穆制度”限制被迫別葬,而是為了解決其母薄太后的喪葬禮儀問題,併兼顧扼守交通要道、防禦東方諸侯的政治需要;同時,文帝的個人情感因素也影響到霸陵的選址。

按照我國現行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針,“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是考古這一行業的基本行規,漢文帝霸陵後續的考古工作會如何開展?馬永嬴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文物保護技術的限制,目前漢文帝陵墓不會進行發掘工作,將以保護為主。

“我們後面做的主要工作是考古勘探和調查。現在我們發掘了幾座外藏坑,一是因為陵墓區域被盜墓賊盜擾,需要對個別坑進行搶救型發掘;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確認這個江村大幕的墓主。這個發掘工作是非常慎重的,也已經經過了國家文物局的批准。

對於外藏坑來說,因為其數量非常大,進行全部發掘曠日持久,沒有太大意義。發掘幾個,瞭解到它的內涵就行了,現在外藏坑的發掘已經夠了,不會再繼續發掘。”

馬永嬴說,“ 目前國家政策規定,皇帝陵墓不能進行隨意發掘。因為現在受困於文物保護技術的限制,對一些脆弱的文物保護還是有很大難度,所以我們會把這筆文化遺產留下來,留給後世子孫。等到他們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的時候,再去發掘會更好。如今已經確認了墓主,接下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護。”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考古工作者帶著學術目的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迄今為止就兩處,一處是殷墟商王陵墓,一處是明定陵,而正是因為吸取了1950年代明定陵挖掘的慘痛教訓,才逐步形成了現在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護理念。像海昏侯墓、隋煬帝墓的發掘主要因為陵墓被盜了或者在基建中偶然被發現了,國家文物局出於保護的目的不得不批准發掘,考古上把這種做法叫做“搶救性考古發掘”,應該另當別論。

考古不挖帝王陵,原則上是指不動墳和不挖墓,也就是不挖陵墓的主體或本體結構部分,而帝王陵本體以外的周邊祭奠設施、陪葬設施,國家現在沒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不能挖它。所以包括秦始皇兵馬俑、漢景帝的陽陵,都挖了一些陪葬坑,並且還建成了遺址博物館。

考古工作者歷經將近20年的付出,找到了真正的漢文帝霸陵,意義重大。 其中漢文帝所在的文景之治時期,是西漢社會轉型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其帝陵制度也發生了相應的發展演變。霸陵的確定,彌補了這個時間段的空缺。

同時,由於漢文帝霸陵的位置確定,解決了西漢十一座帝陵的名位問題。霸陵雙重陵園、帝陵居中、外藏坑環繞的結構佈局,也奠定了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對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後期的文物保護和利用來說,如果鳳凰嘴沒有陵墓的話,那麼我們的人力物力都會轉移到漢文帝霸陵上面來。包括後面可能建立遺址博物館或遺址公園,就都會圍繞江村大墓來展開。”馬永嬴說。

(本文部分資料據極目新聞及澎湃新聞此前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