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牢記這句古語對你我都有用,因為27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實踐了

撰文 | 青鏡臺

天欲令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近些年,這句古語無論是在茶餘飯後,還是在網路平臺上,時不時就會冒出來,引起不少人的廣泛共鳴。

筆者閒暇之餘,在網路上簡單搜尋了一下,發現這句古語的主要出處基本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出自中國明朝的《增廣賢文》;另一種說是出自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的作品,原文翻譯過來就是“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其實,這句古語無論出自何處,歷史背景是什麼,我們現在已無可考究。但是,其釋義所透露出來的哲理,早在中國的春秋初年就已經有人將之應用,甚至玩得還挺嫻熟,只是當時還沒有人總結出來而已。

這事發生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鄭國。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繼承君位,既

#鄭莊公#。太子寤生繼位,但其母親武姜甚是不樂意。為何?武姜不喜歡大兒子,對小兒子叔段關愛有加。在鄭武公生前,武姜就多次吹“枕頭風”,想讓鄭武公立小兒子為太子,無奈鄭武公意志堅決,根本不聽武姜這一套。

武姜看到木已成舟,只好替小兒子叔段向鄭莊公討要封地。

鄭莊公心善,經過再三考慮,拒絕了母親把“制”(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一帶)這個“險要”的地方作為弟弟叔段封地的要求,答應了“京邑”(今河南滎陽市)這個地方作為弟弟叔段的封地。

叔段到達封地京邑之後,在母親的暗中支援下,不但違規將城牆的建設規模超過鄭國國都,甚至還命令鄭國的西部、北部邊境地區的官員明著聽從鄭莊公,暗中歸自己管轄,最後竟然把這兩個地區直接劃歸到自己的封地,勢力範圍逐漸擴充套件到“廩延”(今河南延津縣北)。

看到叔段如此瘋狂,鄭國的大臣們看不下去了,於是,紛紛上書提醒鄭莊公小心提防。

鄭莊公心知肚明,繼續裝傻,但他暗地裡告誡大臣們,人“不仁義的事做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你們姑且等著瞧吧。”

看到哥哥如此認慫,叔段越發肆無忌憚,不但繼續修葺城牆,囤聚糧食,還修整兵甲武器,訓練步兵、車兵,準備偷襲國都新鄭。而其母親武姜也準備等小兒子起兵,就開啟城門接應。

忍無可忍的鄭莊公後來打聽到弟弟叔段的起兵的日期後,隨即下令發兵教訓弟弟。結果,還沒有打幾戰,叔段就一敗塗地,先逃到鄢邑(今河南鄢陵縣一帶),又敗,最後逃到衛國的共地(今河南輝縣市一帶),客死他鄉。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伯克段於鄢”典故。

透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人“多行不義必自斃”,“天欲令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這句古語教導我們為人處世,要懂得謙遜,懂得剋制,不可隨性而為。因為上蒼若是想讓某人遭受災禍,必定給他些許好處令其膨脹自滿。當狂妄到一定程度,就會迎來滅亡。

清朝中期的權臣和珅就是這樣的人。

和珅早期透過李侍堯案,不但鞏固了身份地位,而且深得乾隆皇帝寵信,其大權在握,權傾朝野。然而隨著權力地位的上升,他私慾日益膨脹,開始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剷除異己。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建立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的商業往來,斂財無數。

令狂妄的和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乾隆駕崩之後,嘉慶很快宣佈其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和珅最終落個在家中“賜白綾”見了閻王。

近些年,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為人處世甚是瘋狂的人比比皆是。有些身居高位的人不但自己瘋狂追求金錢和權力,而且妻子孩子也飛揚跋扈,最終案發,使自己和家人鋃鐺入獄,上了熱搜,成為笑柄。

2700多年前古人就會玩“天欲令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這一套,現代的人又能比古人聰明多少?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所以請牢記“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