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二月二,撐腰糕"

“二月二,龍抬頭”,江南又稱“春龍節”“青龍節”。“撐腰糕”就是“春龍節”的一個食俗。

“二月二,龍抬頭”,江南民眾又稱之為“春龍節”“青龍節”。作為靠天吃飯的農業民族來說,雨水對於莊稼的豐歉至關重要。人們年復一年的歡慶“春龍節”,有天文學意義上的認知,更有敬龍祈雨的感念,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非同小可。每到這一天,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吃龍鬚麵,剃龍頭,聽“龍抬頭”傳說,看“龍抬頭”星象……各種習俗豐富多彩。

記得小時候住在徐家彙,每到這天,一家人歡天喜地圍著餐桌,吃著又長又細的龍鬚麵。中午吃好飯,母親就叫父親帶我一起去理髮,“剃龍頭”嘛。一般的剃頭店裡,人聲嘈雜,排隊等候的人特別多,輪到父親與我,大概要等幾個小時,說句實話,那排隊的時光蠻難熬的。那麼多人,都擠在那一天剃頭,等於排隊給剃頭師傅送錢,即便知道質量不保證,也要等啊,按照我母親的說法,這“剃龍頭”能帶來一年的好運氣。近幾十年來,剃頭店紛紛改名“美容美髮店”,發放會員卡一類的花花腸子,實在難以恭維,時代變遷,不說也罷。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新雨初霽,小草和田畦裡的菜都發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津頭(小河岸邊或指碼頭),一群身著輕衫牽著細馬的少年正徐徐走著,給我們描繪了江南春日的美景。

清代蘇州人蔡雲撰《吳歈》寫道:“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支援柴米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好像第一次將“二月二”與“撐腰糕”聯絡起來,清人許鍔講得更具體了:“新年已去剩年糕,飽啖依然解老饕。從此撐來腰腳健,名山遊遍不辭勞。”(《撐腰糕》)實際上,所謂“撐腰糕”,就是將過年剩下的隔年糕切成薄片,放在油鍋裡煎著吃,老百姓認為二月二吃了這種糕,可以強身健體,避免腰疼。

當男人們在剃頭店裡排隊等候剃頭時,賢惠的女人在灶批間裡忙碌,給全家人煎一份“撐腰糕”。“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勞作”,實際上就是全家人吃一份“油煎年糕”,故晚清有竹枝詞雲:“片切年糕作短條,碧油煎出嫩黃嬌。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娘少細腰”。

傳統年代過年,年糕不能不吃,於是郊區農家一般都是磨糯米粉自制年糕,市區居民多數人家憑票供應。那個年代年糕精貴,只是過年下湯圓時,放入一些切好的年糕片。等到過了年,年糕還有多餘,到二月初二日,家主婆用噴香的菜籽油,用文火煎,直煎得外表香脆,內裡糯軟,甜香四溢,也有的在年糕片上打一個雞蛋,一起煎得兩面金黃起鍋,倘若再蘸一些白糖,真是一份很不錯的美食呢。隨著天氣暖和,有的人家儲存的年糕上長出了白毛,一般也捨不得扔,老媽媽拿起刷子,端盆清水,將長毛刷去,實在洗不掉的黴斑就用刀切掉。

“撐腰糕”就是與“二月二”對應的“春龍節”中的一個食俗。大家知道,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北方人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謂“食吃龍”,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反映了龍的傳人對龍的崇敬。那麼,“撐腰糕”與龍有什麼聯結呢?說起來也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天下久旱,百姓苦不堪言,掌管天河的玉龍動了惻隱之心,向人間噴雨。惹得玉皇大帝大怒,將玉龍壓在山下。人們為了報答玉龍的救命之恩,怕玉龍被壓壞,便做了一塊很大的糯米糕撐在玉龍的腰下。玉龍獲救返回天庭後,為答謝天下蒼生,將撐腰糕分給大家吃。人們吃了撐腰糕後,力大無比,可以承受最忙的農活和人間的煩難之事。

一碟米糕,也是生活傳承中的一份記憶。(仲富蘭)